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德媒:中國訪問學者赴德深造 學成紛為軍方效力

2022/5/21 13:3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1日電)「德國之聲」(DW)20日報導,德國憲法保障科研自由,中國訪問學者相繼負笈德國的高等科技學府深造,但是他們學成之後,卻紛紛替軍方效力,更聲稱要培養更多人才投入中國的國防工業。

報導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訂定中國在2050年成為世界強國的目標,於是中共在科技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並定調民用技術研究也必須為解放軍服務的「軍民融合」,更強調愛國主義是科學家們的義務。

報導指出,像是一位獲得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獎學金的中國化學家,2011至2014年間在柏林3所頂尖研究機構深造。

報導說,如今這位鑽研雷射的菁英效力於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中央軍委是中國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由習近平本人擔任軍委主席。

報導指出,另一位取得洪堡獎學金的等離子物理學家在波洪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at Bochum)待了3年,2018年返回中國屆滿1年,獲得中央軍委的資助獎金,他當前研究重點包括人工智慧及航空航天驅動系統。

報導說,2020年,他也開始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514所工作,這位等離子物理學家聲稱,他的工作內容「與航空航天和國防有關的計量學」,計量學是研究量度的科學,攸關精確及校準。

報導指出,還有一位相當有天賦的中國工程師因博士論文所需,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從事學術研究,返回中國先是2019年得到中央軍委頒發的創新獎,隔年又獲得科研資助,研究超音速飛行器的熱保護技術。

報導說,這位天才工程師現今至少領銜3項直接獲得中央軍委撥款的大型科研專案,其中兩項被標定為「重要國防項目」,並身兼有意到德國留學的博士生聯繫人。

報導指出,2019年他接受中國媒體專訪表示:「以前我曾希望進行我自己喜歡的科學研究項目。現在我希望為國防工業培養更多人才。」

報導說,還有一位女性的理論粒子物理專家曾在德國漢堡和美因茨的兩所大學深造,目前她效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就是中國唯一的核彈頭研發基地。

報導指出,專注於技術轉讓議題的澳洲中國問題專家周安瀾(Alex Joske)認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中國科研系統中最令人生畏和令人擔心的單位」。

報導說,根據德國科研機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的數據,目前中國在科研領域任領導職的專家中,「大約三分之一」曾留學德國。

報導指出,德國外交政策協會(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指出,德國對於中國訪問學者的大尺度開放態度存在巨大的安全風險。

報導說,狄雨霏表示:「有一句英國諺語說:不要咬那隻喂你東西的手(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我會反過來說,不要喂那隻會咬你的手。」

報導指出,德國憲法保障科研自由免受國家干涉,聯邦教育科研部副部長布蘭登堡(Jens Brandenburg)表示,與中國的科研合作「有可能的時候就開放,有必要的時候就封閉」,尤其是涉及軍民兩用的技術。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報導說,布蘭登堡指出:「中國方面對於科研自由進行嚴格限制,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也觀察到(中方)對於軍事或軍民兩用技術的強烈關注。」儘管如此,這位副部長認為劃下紅線不是好辦法。

報導指出,毫無疑問,目前在德國的大約6萬名中國學者中,絕大部分只是希望安心學習,但中國的體制把科學工作者的研究置於中共軍事計畫之中,不免令人擔憂。(編輯:曹宇帆/周慧盈)11105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