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陷內外困境 中國經濟目標只求穩

2020/6/2 11:1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2日電)2020年即將進入下半場,中國經濟卻從「保6」(經濟成長率6%)退到基本的「保民生」,今年全國兩會是睽違18年後再度不設經濟成長目標,顯示出中國當前面臨的重大經濟困境。

對中共當局來說,2020年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2020年是中國預計達成「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目標的一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規畫」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

這麼重要的一年,中國卻放棄為經濟成長設下目標,顯示內外形勢多麼嚴峻,也顯示出對「四萬億」歷史重現的恐懼,希望政策工具運用能夠更為彈性,避免出現第二次大型泡沫。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擔憂經濟成長放緩,失業人口劇增造成社會動盪。北京曾提出「保8」(經濟成長率年增8%)的經濟目標,推出合計人民幣4兆元(大陸稱「四萬億」,約新台幣16.7兆元)的財政、貨幣政策,以求吸納每年新增的1500萬就業人口。

但「四萬億」造成的後果,直到今天北京仍在為之付出代價。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讓大量資金瘋狂投入金融商品、房地產,引發了樓市泡沫、通膨;為了推高國內生產毛額(GDP),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基建,造成嚴重的地方債務,進一步推高槓桿,加速產能過剩,經濟供需失衡。

「四萬億」造成的後果,至今仍困擾著中國宏觀經濟決策。泡沫化讓中國經濟相當脆弱,資金鏈一處斷裂,將會影響整個金融市場。中國此後多年不得不以經濟放緩的代價,推進去槓桿和去產能。

時隔12年,北京又面臨相似的困境。國際因疫情需求大減,出口低迷;國內因隔離政策失業率攀高、經濟前景慘淡,中國政府勢必創造更多內需來拉抬「兩駕」不動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但在當年「四萬億」陰影下,當局非常小心翼翼。

疫情在全球肆虐,當前中國的供給端與需求端都受衝擊,影響只會比2008年更大。因應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中國官方提出多種相對保守的舉措,包括逆回購、專項貸款、降準、發債,釋放大量資金到市場,卻始終謹慎控管,不輕易鬆口降息。

2019年,中國在「保6」困境中掙扎,最後以6.1%成長率低空完成目標。2020年底的「保6」爭論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出現後銷聲匿跡,分析多認為中國2020年「保6」不僅無望,還可能腰斬至3%以下;同時,面對仍處於高點的物價,經濟引發的社會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2日在13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李克強的「難以預料」或有深意,可預見的經濟下滑,直接影響的就是社會與政權穩定。當前穩就業、保民生成為中國政府首要目標,李克強日前一席「(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真實告白,或許就直接點出了中國2020年真正的首要經濟目標。(編輯:翟思嘉/周慧盈)10906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