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倫敦政經學院藝術品爭議 將舉辦公開講堂

2019/6/11 07:24(6/11 18: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10日專電)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的地球儀公共藝術品引發爭議,校方尚未決定如何處理,但由師生組成的「LSE去殖民化小組」,將於11日在地球儀旁發起地球儀去殖民化的公開講堂。

倫敦政經學院是總統蔡英文的母校,學校3月設立由透納獎得主、藝術家沃林格(Mark Wallinger)設計的公共藝術品「顛倒的世界」(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這個地球儀裝置藝術把台灣和中國標為不同顏色,引發中國留學生抗議,要求修改作品。

校方對此聲明:「這個藝術作品應該呈現聯合國的劃界,但目前沒有反映出我們對聯合國劃界的理解。我們正在徵詢各方意見,考慮是否修改,尚未達成最終決定。」

事件傳出後,外交部長吳釗燮致函給LSE校長夏費克(Dame Minouche Shafik),表達嚴正抗議,台灣教授協會、北美教授協會及多名台灣學者也致函向校方表達立場,呼籲尊重事實及台灣主權。

據了解,其實向校方抗議的中國留學生僅是少數,多數中國籍學生與教授均理解中國和台灣是不同主權國家。不過,這個地球儀牽涉的不僅是台灣與中國議題,還包括耶路撒冷被標為以色列首都,以及許多戰亂地區的邊界爭議,引發眾多質疑。

LSE研究生組織「LSE去殖民化小組」(Decolonising the LSE Collective)指出,由於校方尚未決定如何處置地球儀,也還沒有召集更廣大師生進行討論,小組因此決定自主發起「地球儀去殖民化」(Decolonising the Globe)的公開講堂,歡迎校內外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大學在全球政治與歷史衝突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LSE台灣研究計畫室的協同主任施芳瓏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明,「LSE去殖民化小組」的宗旨是在校內進行「去殖民化」,檢視大學裡的課程內容及師生關係,是否存在有殖民官的不當意識與行為。

她指出,小組預定於11日下午2時在地球儀旁,舉辦第一場公開講堂(public teach-in),將有4名分別來自地理與環境系、社會系和教學中心的教授給予導論。這座地球儀為公共藝術,設立的目的就是要讓視為不見的衝突可見,可討論,可爭辯。

施芳瓏表示,第一堂課將不會涉及國與國之間細部的衝突與問題,而是針對這個地球儀裝置藝術本身,它作為邊界的呈現及相關暴力的象徵,鼓勵公眾一同參與討論和辯論。正因為LSE的師生來自世界各國,這些討論正可以彰顯LSE這所國際型大學,在面臨國際衝突的複雜性,如何重新形塑全球政治和化解歷史衝突。

出生以色列的性別研究碩士生畢隆( Liat Biron)受訪表示,據她了解,學校花了大錢建造這個藝術品,但與其花這筆錢,她更希望校方可以更集中於改革校內事務,學校有很多面向都需要去殖民化,包括教職員、教學環境等。

她表示,邊界是一項非常敏感的議題,校方擺放這座地球儀雖然引發關注,但同時也引發爭議,許多人對上面的劃界並不認同,就像是她生長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也被牽扯在這次事件當中。

畢隆表示,這座地球儀冒犯了許多人,其實原本無須如此,尤其是如果校方想要傳達的是跨國界訊息,更應該避免這類敏感議題。校方應該已經理解,既然把這座地球儀放在校園,不如藉此機會鼓勵更多相關討論,打造溝通的橋梁,而非劃設邊界。(編輯:施燕飛)10806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