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土耳其護身符幫人趨吉避凶 凋零產業卻難永保安康

2022/3/26 11:08(3/26 15: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邪眼村特稿)土耳其伊茲米爾省一個山村約30名工匠忍受著攝氏1200度高溫,在土窯邊用耐心和技巧燒製藍白相間土耳其特色護身符,幫人趨吉避凶。但是他們賴以維生的百年產業正走向凋零。

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嫉妒。

據說他人因妒忌而生的邪惡目光可能帶來噩運或傷病,幾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流傳著某種跟邪眼詛咒有關的迷信,而且一直延續至今。基本上就是,人們相信,他人不懷好意的眼神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壞運氣。

由於相信邪眼的惡力強大,地中海和中東各地的人有不同辟邪趨吉的辦法。土耳其和周邊地區最盛行配掛或安置被視為擁有神祕能量,就叫做「邪眼」(土耳其語:Nazar,英語:Evil eye)的護身符。

據藝術史學者耶爾德蘭(Nese Yildiran),眼形護身圖騰可追溯至西元前3300年美索不達米亞古城布拉克丘(Tell Brak,位在今日敍利亞),當地出土文物包括抽象的眼形雕刻,被視為「邪眼」的最早版本。

在土耳其,最常見的「邪眼」是一種玻璃材質的藍白相間同心圓,因此也被稱為「藍眼睛」。土耳其人把「藍眼睛」掛在身上、車上,安置在家中角落和商店裡,並且做成鑰匙圈、紀念品、掛飾,幾乎無所不在,堪稱最具有土耳其特色小玩意之一。

相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來自埃及的阿拉伯人將土窯燒製「邪眼」技藝傳入愛琴海濱伊茲米爾,奠定了當地成為生產這種護身符大本營的百年基業。

伊茲米爾省(Izmir)庫魯德雷村(Kurudere,字意為「旱溪」)於2007年索性改名邪眼村(Nazarkoy),直白宣告自己正是擋煞好物生產重鎮。自從第一座土窯於1942年開爐以來,這個依山小村已經生產這種護身符80年,滿山紅松正是燒窯燃料來源。

走進村中一間工作坊,小屋正中心土窯5個爐口竄出紅通通熾旺火焰,即使正逢寒冬,站在門口就能感受到迸射的熱力。灑落的陽光與裊裊煙霧交融,小室裡縹渺朦朧。

在爐口前方盤腿而坐的5名工匠想必無心領略這番意境。他們正掙著辛苦錢。

只見工匠一手拿起尖頭鐵棒插進火爐,將裡頭已經熔化的玻璃沾出;再用另一支手上的扁頭鐵棒把玻璃壓出圈狀,形成「藍眼睛」的原型;接著再將眼白、眼珠點入。他們操持著節奏感十足的熟練技法,於玻璃冷卻前幾秒鐘裡完成了一顆顆「藍眼睛」。小屋牆壁和屋頂早已被薰得一片烏黑,鐵棒碰撞的清脆聲響不絕於耳。

「最困難的是得在(攝氏)1200度爐火前坐上7到7個半小時,直到晚上下班,沒有耐心的話吃不了這行飯。」土窯39歲負責人杜曼(Volkan Duman)說:「如果是燒製體積大的產品更得耗用很大氣力、臂膀得真的夠強壯。我已經做24年了,手臂叫我收山,我的手臂不肯讓我再做下去了。」

60歲村民蘇爾(Mahmut Sur)則是14歲就開始在土窯邊討生活,直到4年前才退休。一身功夫讓他養活一家子,還栽培女兒成為小提琴音樂家。蘇爾2012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活著的人類財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名單,是行業裡大師級人物。

「住在安納托利亞的人運用諸多辟邪手法,譬如在庭院裡掛著動物顱骨或是烏龜骨架。我們也有相信『邪眼珠』的文化。」蘇爾告訴中央社記者:「『邪眼珠』可以讓你不受負能量侵擾。它吸收了壞東西就會自行破裂,但是負能量不會轉移到你的身上。」

蘇爾2002年開張自己的工作坊,他把原本只有雙色的「邪眼」增加到12色,製成別出心裁的首飾和項鍊等穿搭配件,特別受到婦女青睞。他更運用之前替法國業者製作高品質香水瓶期間開發的燒製玻璃技巧,增添了「邪眼」的藝術價值。

人稱「捲髮馬赫穆特(蘇爾的名字)」的這個歐里桑受訪時戴著鴨舌帽,無法看出頭髮捲曲程度。國小畢業後做工一輩子的他談到獲得UNESCO肯定時,顯得神采飛揚。

「我吃足苦頭,終於成功,把原本2色增加成為12色,並且提升品質。」他說:「我也在村子裡開辦『邪眼節』,增加大家的收入。現在全村有75間店舖靠這個掙錢。這是我之所以受到注目,獲頒獎項的原因。」

假日的邪眼村,產業道路上車水馬龍,許多觀光客扶老攜幼,在不同款式「邪眼」裝置藝術前拍照。許多村婦現在有自己的店舖,55歲的沙辛(Gulcan Sahin)說她是最早販售「邪眼」為主自製手工藝品的婦女之一。

她說:「我找其他婦女朋友們分別在村子裡開自己的店,現在有數十名婦女加入。我們藉此自食其力,小孩教育費和家用不必跟人伸手。」

時至今日,古老圖騰已走向國際、進入時尚潮流圈,在許多名流的頸飾、衣飾和鞋款設計中都可瞧見「邪眼」概念。但是就在它風靡一時之際,供應樸質「藍眼睛」最原始用途的生產線卻出現凋零危機。

「邪眼大師」蘇爾說,當年因為需求很大,手工生產供不應求,有進口商於是從中國進口塑膠製品,使得本地手工生產的「藍眼睛」拚不過廉價品,產業從此一蹶不振。他表示,2005年邪眼村共有12個土窯,現在剩下6個。以每窯5人配置計算,換句話說,目前全村在職工匠只剩下大約30人。

退休「邪眼」工匠,目前是批發商的阿爾普(Huseyin Husnu Alp)受訪時表示,廉價中國商品不僅拉低了工匠辛苦生產手工製品的價格,「『邪眼』的整體價值感也跟著暴跌」。

過去80年來,數個世代土耳其人靠邪眼村生產的護身符逢凶化吉。但是隨著當地土窯一個個關閉爐火,不知道誰能夠幫助這個山村轉運,讓村民賴以維生的經濟命脈永保安康?(編輯:馮昭)11103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