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專欄 從台灣嫁到土耳其 陳俞均開餐廳用廚藝扮文化使者

台土聯姻年輕夫妻在土耳其開了全境唯一以台灣為名的餐廳,打拚兩年在風氣自由的第3大城伊茲米爾站穩腳步。出身台中的闆娘陳俞均用廚藝讓「土人」認識、喜愛台灣。

中央社駐安卡拉特派員何宏儒

2022/2/27 11:42(2/27 13:34 更新)

「佛跳牆、紅燒獅子頭、滷牛腱、蔥油雞、醉蝦、蘿蔔糕、米糕、年糕、鳳梨酥。」在台灣,這麼一組經典年菜只要提早預訂,唾手可得。但是在8000公里外的土耳其,這桌好料卻不是花錢就買得到。尤其想吃道地台灣味的話,更是絕無僅有。

自己做不就得了?

話可不是這麼說。就拿費工菜佛跳牆為例,它的料理手法—乾貨提早用水發,有的食材須小火慢炸,再將發好和炸好的材料在甕中層層堆疊,蒸個數小時—光用想的就會讓許多煮夫煮婦打消自己動手的念頭。

「廚藝是一回事。」住在安卡拉一位台灣人說:「在土耳其,光備齊食材就有夠困難,做不出來是非戰之罪。」

儘管如此,懷念台灣味的許多家庭虎年除夕夜還是在土耳其吃到整桌經典年菜。

用一袋袋真空包把道地台灣味在土耳其宅配到府的人是陳俞均。這位來自台中的「土媳」(土耳其媳婦)是西部愛琴海岸伊茲米爾(Izmir)Jün Taiwanese Kitchen(暫譯「均台灣廚房」)闆娘。開張兩年的餐廳虎年春節前夕首度推出手工年菜預購,初試啼聲一鳴驚人。

陳俞均說:「多虧台灣鄉親熱情捧場,虎年年菜賣得虎虎生風。」戴著口罩的她說這話時看不出臉部表情,微瞇的雙眼透露著喜形於色。

2019年底開張的均台灣廚房是土耳其第一家、唯一以台灣為名的餐廳,目前別無分店。座落距湛藍伊茲米爾灣(Bay of Izmir)不遠處的城巿行政、藝術、文化和商業中心康納克區(Konak),這家餐廳吸引許多日本、中國客人專程打牙祭。

那麼,土耳其人對台灣菜反應如何?

陳俞均表示,「土人」對外國料理接受度其實不高。儘管如此,均台灣廚房仍吸引了一批「土常客」。她說:「我們台灣菜能夠被他們接受、被他們喜歡,這是比賺不賺錢都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拿下口罩受訪時,陳俞均姣好而且依然青澀的臉龐令人眼睛一亮,難以想像才27歲的她,何以能在兩、三年內搞定婚姻、事業和人生目標,而且是在遙遠異域土耳其。留著俐落短髮的她有什麼過人的膽識與果敢?

「感覺跟這個人可以相處,那就夠了,其實沒有考慮太多。」陳俞均說:「跟家人說要和土耳其人結婚時,他們也很淡定。我媽說,不開心的話,回來就好了。」排行老么的她,決定人生大事倒是頗有大姐風範。

22歲那年,陳俞均開始在網路平台上擔任英語家教,8000公里外的涂瑟法(Sefa Turk Yilmaz)是其中一位學生。半年後老師旅遊土耳其,學生擔任導遊,就這麼開啟了她的「土耳其人生旅程」。

故事發展跟讀者可以想像的一樣。倒是有件事值得特別一提。

當年剛遠嫁土耳其的她立志很快學會土語、外出工作,為剛成立的異國婚姻家庭打拚。涂瑟法認為這個任務對於剛到不久的「土媳」而言難度太高,心疼老婆的他於是對她說:「不如我們一起創業吧。」

均台灣廚房就此誕生。

當時才30出頭歲的涂瑟法毅然辭去金屬加工業產品經理職務,以門外漢之姿從傳統產業一頭栽進餐飲業。

陳俞均告訴中央社記者:「他蠻溫柔的,只是動作有點慢。餐廳忙起來的時候,動作太慢就會跟不上。」她坦言,這時候,老闆就等著挨闆娘罵。

她笑著說:「有時候訂單擺了好幾張,他只是盯著卻不知所措,我就會對他說『你現在到底在幹什麼』?」

坐在闆娘身旁的涂瑟法說:「開餐廳是我們兩個人的主意,兩年來邊做邊調整。隨著菜單日益多元,雖然越來越忙碌,但創業過程不就該如此?我們苦、樂在其中。」

2月的伊茲米爾已擺脫嚴寒。週日晚間來到均台灣廚房,相對狹窄的室外吸菸區坐了約10位客人。走進餐廳,牆上掛著醒目台灣地圖和辨識度高的台北101遠眺照片,挑高店面寬敞空間裡顯然因為防疫而只擺放約10張桌子,其中8成已占位。客人有的在等餐,有的正在大快朵頤。

半開放式廚房裡,一身黑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各自洗、切、煮、炒忙碌著。寬敞做餐區裡即使塞了約10個人也不忙亂。披著伊斯蘭頭巾的大姐坐在旁邊小桌前包水餃。只見她放餡後對餃皮又抓、又塞、又折,然後在邊緣處掐出皺褶。不一會兒,飽滿紮實的餃子已在大方盤上排排站好。這是最受歡迎的餐廳招牌之一。

「宮保雞丁、糖醋雞、紅油炒手、餃子最受歡迎。」闆娘說:「我們現在一天至少賣300顆餃子,土人很喜歡這種脆脆的口感,其中原味(牛肉餡)最受歡迎。雖然每天包,還是經常賣光。」由於需求量大,員工現在都被她調教出能夠包一手漂亮餃子的功夫。

新嫁娘時期的陳俞均無法適應土耳其料理,當地亞洲餐廳又「不對味」,她索性自己來,從煮婦直接升級為主廚。原本無心插柳,現在真的做出了成績。

「我最詫異的是有一次在亞洲餐廳吃宮保雞丁,端上來的卻是湯湯水水的雞肉,我才萌生自己做做看的念頭。」她說:「我們先從小店面試水溫,結果做得還不錯,一年後就換到現在這間更大店面。這區是所有元老級亞洲餐廳林立的一級戰區,現在約有十來間(亞洲餐廳)。」

台灣廚房會針對「土人」而稍微調整口味嗎?

闆娘說:「沒有,我蠻堅持的。我這麼想,如果這菜不正統,那就乾脆不要賣了。所以定菜單的時候,我們如果覺得某道菜土人可能不會喜歡,那就不賣。」

個性憨直的涂瑟法婚後越來越「台」。他喜歡喝餐廳裡的台式泡沫奶茶,並且儼然把自己當成「文化使者」。他說:「老婆是台灣人,我當然要幫助她推廣,把台灣介紹給土耳其人。」

回顧「一切發生得好快的」過去5年時光,他想起了「甜甜的、鹹鹹的、辣辣的、酸酸的」宮保雞丁。

「辣中有甜、甜中有辣。」涂瑟法說:「舌尖先感覺微麻、淺辣,一股甜意和酸味接著衝擊味蕾。雞肉鮮嫩爽口、花生香脆有勁。這一味我可以每天吃,再過幾十年也不會膩。」(編輯:周永捷/郭中翰)11102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