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醫推蒙特梭利新模式 盼失智者有尊嚴家庭不受苦

2019/10/14 17:51(10/14 18: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4日電)醫師甄瑞興致力失智症醫療,常在診間教家屬照顧之道。但當他的母親也罹失智症,他才知道很多理論講起來好聽,做起來好難。他引進加拿大蒙特梭利照護模式,盼助更多家庭。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下午舉行「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新書發表會,邀請該模式的創辦人蓋兒.艾略特(Gail Elliot)分享新模式的特殊之處。

艾略特致詞時表示,她的母親罹患失智症,有一次,她帶媽媽到機構參加活動,但媽媽到處走來走去、感覺很躁動。分析原因,媽媽因為找不到廁所而焦慮。她做了一些有指向功能的辨識牌,想貼在機構的牆上,幫助媽媽找到廁所。但機構負責人卻說,「這樣會弄壞牆壁」而不願意。後來就以媽媽無法適應、持續躁動而拒收。

這顯示,失智症照護還有許多可改善之處,也刺激艾略特以蒙特梭利的精神開發新的照護模式,關注失智者還能做、且可加強的能力,優化失智老人還保有的認知能力,並了解用進廢退對失智者的影響,藉由失智者還保有的能力來改善記憶衰退。

艾略特解釋,失智者的行動背後都有原因,了解原因、需求,營造適合他們生活的環境有助改善病況。如失智者可能會遊走,以蒙特梭利的照護方法,可將家門改裝成類似書櫃的樣子,長者就可能因為找不到門,而減少失蹤風險。

又如長者可能找不到睡房,照護者在門上貼著長者現在和小時候的照片,結果長者就能順利找到房間,因童年照片與他們記憶中的一模一樣。為了促進長者的自理能力,他們也會在衣帽間做清楚的標示,長者可以自己整理衣服。

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說,他過去30年來致力於失智症醫療,看診的時候常常會問家屬,「病人有沒有亂」,藥物需不需要調整。但這樣的照護模式並沒有真正幫助到患者和照顧者。

尤其當甄瑞興88歲的母親8年前因疾病開刀結果導致血管性失智症,除了有妄想,還常常脾氣暴躁,搞不清楚數字,更讓他感到照顧者的無奈。

甄瑞興說,過去在門診教家屬要做「行為治療」等等理論,「但講的好好聽,自己也做不到」,他在家常跟媽媽吵架,吵完又很自責,才深刻了解,不管是失智者或照顧的家屬都很不容易。有時候聽到家屬分享,可以和失智的家人一起出門逛街的喜悅,更了解治療不只是針對病人,也應關注整個家庭。

新的照護模式重視失智者的感覺和尊嚴,甄瑞興說,他翻譯的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照護模式一書,以照顧幼兒的方法演變而來,重視患者本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在國際運用已大有成效,希望引進台灣,尤其可在失智共照中心等據點運用。

病友家屬鄭大瑜下午也在記者會分享照顧媽媽的心路歷程,她因媽媽失智,拋下在美國的工作和家庭,為了找到適合的照護中心和互助家庭費盡心思,但因各種因素,媽媽一直無法受到有效的照護,也讓他們生活大亂,媽媽也無法跟她溝通。

鄭大瑜表示,後來接觸蒙特梭利照護模式,透過引導學習,媽媽有了很多正向的改變,現在也可以緩慢的跟她對話,也扭轉她過去認為失智了只會愈來愈差、不會變好的想法。他們一家受惠於新的照護模式,希望更多人也能得到幫助。(編輯:方沛清)10810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