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市聯醫居家安寧 讓病人能選擇善終

2017/6/28 15:40(6/28 16: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28日電)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經過程,面對死亡,病人也擁有選擇的權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2年前開始推動「居家安寧」,希望患者在生命邁向終點時,能走得舒適、有尊嚴。

聯醫從民國104年起,致力推行「居家安寧」,平均一年照顧600人,由7大院區的醫療團隊固定每週到患者家中看診、關懷,聯醫總院長黃勝堅受訪時表示,臨床上太多患者,在末期時往來醫院,相當辛苦,「有一些病人根本沒辦法走出來,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希望在地凋零,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嚥下最後一口氣。」

此時,便需要醫療團隊跨出白色巨塔,到患者家中訪視、看診,讓安寧概念達到「無框無我」境界,意即不該有「安寧病房」框架存在,也不是讓病人「早死」。黃勝堅強調,安寧概念是讓病人有選擇善終的權利,當病人已經準備好接受死亡,醫療團隊便給予專業協助,在生命邁向最後終點時,仍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有尊嚴地向這個世界道別。

黃勝堅坦言,死亡後頭,往往代表著醫療爭議,在醫院,每一條生命的流逝,都需付出醫療代價,居家安寧的深層意義為「病人善終、活人善生」,尤其當患者去世時,醫師不會認為自己「救人失敗」,而是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病人與家屬間也締造了正向循環。

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家醫科醫師吳沛儒分享自身經驗,指自己在臨床上常遇到多數病患寧可回家,也不願再住院,此時會與家屬溝通、了解病患的心願為何,轉由居家安寧團隊接手,定期看診,甚至病患離世後,團隊也持續進行家屬哀傷輔導、追蹤,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情也更加深厚。

吳沛儒說,通常患者罹患惡性腫瘤末期,在醫院會進行急性治療,但若能選擇居家安寧,便能擁有舒適的照護,而非進行無效醫療。10606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