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以工新書「食粥百味足」 邀好友秋日時節養生

2023/9/26 20:27(9/26 20: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從「紅樓夢」中找到粥的哲學,近期完成「食粥百味足」一書,祝福大家在初秋這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養生時節,多吃好粥,怡情養生。(新經典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2年9月26日
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從「紅樓夢」中找到粥的哲學,近期完成「食粥百味足」一書,祝福大家在初秋這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養生時節,多吃好粥,怡情養生。(新經典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2年9月26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6日電)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從「紅樓夢」中找到粥的哲學,近期完成「食粥百味足」一書,日前在台北舉行新書「粥」會,邀請文化界的朋友在秋日時節食粥、養生。

根據新經典文化發布新聞稿,粥會於25日舉行,由「阿正廚房」主廚黃守正掌廚,包括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簡靜惠、作家心岱、宇文正、黃威融、初聲怡、曾文娟、洪愛珠、設計師楊啟巽等人與會。

新聞稿指出,馬以工從監察委員一職退休後,因為對歷史與文學的熱情,投入紅學研究,在與老友的聚會中重現「紅樓夢」粥品,最後在簡靜惠催促下整理出一本書,詳細勾勒出各種粥品的淵源與吃法。

馬以工發現古人重視以粥養生,宋人蘇軾、陸游的詩詞、文學名著「紅樓夢」等都有粥的蹤跡,她在「食粥百味足」書中收羅各種粥的故事,將書分3卷,上卷「寒山的法粥」先寫茶與茶粥,談茶文化在唐宋、中、日之間的千年流轉。

中卷則是她最熟悉的「紅樓夢粥冊」,除了談小說中的胭脂米粥、碧粳粥、燕窩粥外,還提出「紅樓夢」其實寫到六朝的金陵舊俗「泡飯」,這道粥傳到日本後來成為大和國民速食「茶漬」。

最後一卷「人間的滋味」,從正月吃七草粥到各種日常粥品,有的簡單有的奢華,還有台灣人最熟悉的故鄉味:路邊採龍葵煮成烏甜仔菜粥、南台灣虱目魚粥、中台灣的蚵粥還有北台灣的瓠瓜粥,完整呈現豐富多樣的粥品。

作家宇文正表示,享受粥其實很花時間,而這正是匆忙的現代人失去的閒情好滋味;曾經擔任蘋果日報副總編、現在是飲食生活策展人的初聲怡,談到書中所寫的七草粥、碧梗粥,都是她心嚮往也愛的粥品,讀到就想吃到,這場粥會讓她驚喜。

「小日子」創刊總編輯黃威融找出家中珍藏1983年「漢聲」雜誌的「中國米食」專題,該書當年以攝影、繪圖和文字記錄下各種米食食譜,其中有一張照片就是馬以工拍攝的、台南廣安宮前的粥攤。

活動最後,馬以工引用李時珍「本草綱目」:「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祝福大家在初秋這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養生時節,多吃好粥,怡情養生。(編輯:陳政偉)1120926

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圖)投入紅學研究,在與老友的聚會中重現「紅樓夢」粥品,並於近期整理出「食粥百味足」一書,詳細勾勒各種粥品的淵源與吃法。(新經典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2年9月26日
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圖)投入紅學研究,在與老友的聚會中重現「紅樓夢」粥品,並於近期整理出「食粥百味足」一書,詳細勾勒各種粥品的淵源與吃法。(新經典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傳真 112年9月26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