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辨識大腸瘜肉準確率近9成6 獲食藥署許可

2022/9/27 11:5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台大醫院、國泰醫院與雲象科技三方合作「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準確率近9成6,助醫師揪出不易辨識瘜肉,獲衛福部食藥署醫材許可,已可加入臨床,打擊癌症之首大腸癌防治。

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資料,台灣有每年近1.7萬例大腸癌新發個案,是最常見的癌症。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說,50歲以上大腸癌盛行率是每千人約2至3人,大腸癌篩檢不但可偵測到早期癌,減少大腸癌造成死亡,更可偵測並切除癌前病變,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邱瀚模說,台灣每年約有40萬人次執行大腸鏡,雖然大腸鏡檢查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與發生率,但因醫師施行大腸鏡偵測腺瘤能力歧異造成病灶遺漏,影響效益甚鉅。國外研究顯示,施行大腸鏡的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將可降低鏡檢後發生大腸癌風險3%之多,死亡率可降低5%。

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國泰醫院、台大醫院及雲象科技2021年簽署三方合作開發AI瘜肉偵測及辨識瘜肉形態的偵測技術,由國泰醫院及台大醫院提供大腸瘜肉靜態影像圖片及動態擷取的影像圖片強化AI深度學習,發展軟、硬體,尋求衛福部食藥署認證。

洪志聖說,「快、狠、準」是找出大腸瘜肉的關鍵,現行大腸鏡檢查仰賴醫師肉眼、臨床經驗,但因人體腸道彎曲,有些微小瘜肉受腸道彎曲或角度影響,或病人清腸不夠徹底,導致醫師不易判讀病灶,今天分享的AI檢測工具準確率達95.87%,將使相關科別施行鏡檢時負擔頓減。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大腸癌是新國病,發生率蟬聯多年第一,「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同時開發軟硬體,實際應用更方便,透過跨院合作提供大數據開發,研發成功幾乎可比擬為醫師的第3隻眼睛,避免醫師遺漏瘜肉,減少民眾因為看不同醫師,出現醫療不平權,可更好預防大腸癌發生。

吳明賢說,為了將「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推廣至國際,前瞻性多中心臨床試驗驗證大腸鏡瘜肉偵測率已經展開,雲象科技與台大醫院、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新光醫院正進行跨院區的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前瞻計畫。(編輯:張芷瑄)11109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