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農村不老創意再生 彰化青年田中作樂

2018/11/11 18:51(11/11 20: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黃鈺嵐彰化11日電)說到青年與農田,想到的還只有青農嗎?彰化一群在地青年走落田,不帶鋤頭不彎腰,改以布袋為椅、稻草為席,讓民眾用精釀啤酒佐手工紅龜粿,在稻浪背景中享受音樂Live Show,以新方法感受當地農村生活好風光。 

台灣以農起家,農業在台灣人心中不只是一種產業,也是文化環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發展,水泥叢林取代了絕大多數的農村景致,大批農家子弟也遠走他鄉求生計,農村人口明顯老化。

時至今日,都會區的孩子課業繁重、沉溺3C,那些走在田埂小路欣賞稻浪陣陣的日子,成了許多台灣中壯年世代懷念不已的兒時回憶。 

儘管務農不再是主流產業,但仍有年輕人不願農家熱情就此消逝,有人選擇返鄉接手,也有人運用巧思活化村落,如彰化一群在地青年策劃農恬好食派對,邀請人們到田中「開趴」,用新世代的方式帶領人們走入農田、感受農村生活味。 

愛鄉愛土 彰化青年創意走落田

10月底的假日午後,偏西的斜陽穿過老榕枝椏撒下陽光,人群魚貫前行,走過百姓公廟榕樹下的農恬書局,孩子們的童玩散落在地;拐個小彎,原以為靜謐的村落一隅霎時人聲鼎沸,在綠油油的稻田旁、鋪滿乾稻草的休耕地內,大人們坐在麻布袋上,愜意享受美食與音樂。 

另一頭,還有一片小田畦是小朋友的天然遊戲場,沒有黃綠紅的罐頭遊具,幾顆沙灘球隨風翻滾,滿地純天然的稻草任憑孩子揮霍,地底下還埋藏著芋仔、番薯,讓小朋友自由體驗挖寶趣味。

路邊還有大型蒸爐,彰化市永興社區媽媽在帳棚下親自指點大人小孩製作傳統紅龜粿,外觀粉色嬌嫩,正要進爐炊煮,蒸氣和香氣四散,喧鬧與歡笑聲也不絕於耳。

受邀擔任紅龜粿DIY指導員的社區媽媽素春姨忙進忙出,一邊關注大家捏製進度,一邊還要看顧蒸煮情形。她帶著笑意嚷嚷著明年不來了,「太累了,笑得太累了啦!」接著又是一陣爽朗笑聲。

彷彿是鄉下人家農閒時熱熱鬧鬧的光景,卻是出自一群在地青年特別規劃的心意。彰化「農恬好食」今年邁入第2個年頭,最初是由出身在地的青年廚師葉佳祥、林昆霈發起,想為家鄉找回人潮,也想向人們傳遞環境永續共好。

「我實在很想為這片土地做點什麼。」身為彰化在地囝仔的活動總召葉佳祥露出憨厚的笑容說,略夾雜台語腔調的國語親切感十足,沒幾句話就重申一次自己「憨慢講話」的模樣更讓人覺得可愛。

有「台灣榖倉」美稱的彰化,至今仍是台灣農業重鎮,但隨著時代演進,各式工廠在農田間接連冒出頭來,周邊土地難逃污染,稻田接連休耕,而年輕人口為求生計也大量外移。直到人們群起表態,高污染的工廠逐漸搬遷,部分經過休養生息的土地終於重新成為孕育萬物的母親。

「有農地、有工廠,這是我們現在彰化農地的樣貌」,葉佳祥語重心長地說,儘管希望農地農用,但農地與工廠的共生並存,顯然已是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出走的人、在地的田,這讓葉佳祥的心底燃起想為家鄉做事的熱情,左思右想,選擇用自己最了解、擅長的「食」作為出發點。

而在友善環境、永續發展這般有些生硬的議題框架下,該怎麼復育或是讓人們認識、親近土地,葉佳祥想到,可以用有趣的活動聚集人潮,讓人們親自走入這片田地,體驗在地生活趣味,「水若清,魚就會游回來」。

有食,有田,有趣味,幾大要點相互融合之下,「農恬好食」也應運而生。

大小朋友田中作樂 反璞歸真延續美好

活動餐會總主廚林昆霈說,一開始其實只是和葉佳祥閒談間提及,想用餐會的形式呈現彰化在地食材,後來和許多夥伴分享想法,每個人一點一點提供創意,就這樣拼湊出了第一屆活動,也引起民眾熱烈迴響。

儘管時代在走,這片鄉土也不該被遺忘,農恬好食團隊期盼讓更多人造訪彰化,認識彰化美好,就算缺乏資金,甚至得自掏腰包補足缺口,葉佳祥、林昆霈卻決定賠本也要繼續把農恬好食辦下去。

他們源源不絕的熱情,吸引更多在地青年加入,打造第2屆更加豐富精采的農恬好食。「能把彰化人聚在一起,就是我們辦活動最大的收穫。」葉佳祥說,透過籌辦活動,讓他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彰化人願意付出,互相學習、認識,共同關懷自己身處的這片土地。

今年才加入策劃團隊的行政總監黃書萍,去年以觀眾的身分參與這場田中派對,深受感動。黃書萍有著策劃過大型活動的經驗,被問及是否因看重她的能力才找她來幫忙,黃書萍說,彰化人不會說要找誰來幫忙,而是說「要不要玩看看?」彷彿只是幾個朋友想開趴踢的邀約般輕鬆。

不論是策劃團隊或是參與民眾,對熱情的彰化囝仔來說,重點是要「同樂」。因為一群人開心聚在一塊做一件事情,自然就會想要讓這件事延續下去,這也正好符合農恬好食的理想。

在活動前的記者會上,林昆霈憶起從前,他說,地方的人們會固定一段時間就聚一聚,也許吃吃飯、聊聊天,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所維繫;但隨著人口外移、時代變遷,這樣溫暖的傳統卻淡薄了。

黃書萍也說,農恬好食透過年輕人的方式帶來人潮,也希望讓這些人都能進一步了解出自這片土地與大自然、更貼近當地生活的故事,「我們希望能用更在地、更土地的方式去執行這些創意,這就是我們想呈現給大家的生活味」。

今年新增的紅龜粿DIY活動,就是一個例子。黃書萍認為,現代人可能快連紅龜粿是什麼都不曉得了,更別提傳統紅龜粿的作法;透過社區媽媽們協助,讓大小朋友體驗製作紅龜粿,也是一種文化傳承與融入農村日常的方式。

第2年的活動主軸定調為「底咱ㄟ土地,講出咱ㄟ生活味」,讓來到彰化農恬好食的人不是只有逛市集、看表演,更能貼近當地社區生活和大地,在新世代創意之外,感受在地舊有文化記憶,新舊間相輔相成,既能導入年輕人流,也能讓美好傳統被流傳下去。

環境共好不艱澀 友善土地很簡單

這次活動也新增了在巷口榕樹下的「農恬書局」,歡迎民眾到大樹下乘涼看書,體驗彷彿置身早年鄉間的悠閒。葉佳祥認為,農地的友善利用也能採取比較有人文氣息的方式,歡迎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良善手段來認識彰化、親近這片土地。

發發呆、放放空都很好,葉佳祥說,友善土地其實沒那麼困難,「我們就是創造一個平台、一個有趣的活動,讓大家一起關懷,除了關懷也能思考還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實際幫助這個社區、這片土地。」

將人們引導到農田來,也試著在農田裡嘗試各種不同的想法,像是主題市集、像是田邊餐會、像是將古典樂搬到稻草堆裡、像是在榕樹下打造一座永續書局等等,「我們希望讓大家去享受,其實農田裡還有很多可能性」,黃書萍說。

讓舊有的美好透過嶄新創意重現,「農恬好食」期盼讓人們養成習慣,每當時間到了、就會來到彰化一同開心交流,感受台灣的農村風光,一起反璞歸真、親近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相約年年在此相會。10711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