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4年6月號
全球幾十億人觀看的世足賽6月開踢了,世界大咖球星齊聚巴西拚鬥;德、義、阿根廷、地主隊強敵環伺,西班牙還留得住大力神盃嗎?且看「森巴榮耀」誰屬?
《全球中央》2014年6月號

破除剖腹產迷思 對症下藥

2014/5/29 15:1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早年醫學院老師強調注重個別產婦和胎兒狀況,透過仔細評估與技術練習,盡量使用自然產以確保母子均安。現在醫生倚賴儀器和指數,疏於培養檢查和評估母嬰狀況能力,更輕易採用不必要的剖腹產。

文/黃于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博士候選人)

2014年4月11日當天,在南美洲和歐洲十幾個城市有一個名為「我們都是阿德禮兒」(Somos Todas Adelir)的跨國串聯活動,透過網路號召民眾到當地的巴西大使館,「路過」抗議巴西的醫事人員與法院使用警力,強制想要自然產的準媽媽阿德禮兒接受剖腹產。

阿德禮兒前兩胎都是剖腹產,她想要第三胎時自然產(即陰道生產)。但是醫生並不支持她的選擇。在接近預產期的產前檢查時,阿德禮兒的產科醫生以胎兒可能是臀位產(胎位不正)為由,要求她住院採用剖腹產。阿德禮兒不從,計畫由陪伴生產師(doula)漢德茲(Stephany Hendz)協助在家生產。就在阿德禮兒已經開始子宮收縮,隨時可能分娩時,兩輛警車和一輛救護車開抵她家門,警方和醫事人員強制把她送進當地的醫院,用剖腹產接生了她的第三胎。

警方突然出現,原來是阿德禮兒的產科醫生不能接受她想要自然產,以及選擇居家分娩等決定,所以以將造成胎兒的風險為由,要求法官以強制令硬性執行剖腹產。媒體也報導阿德禮兒這充滿驚悚的強制生產經驗。

對此,人性化生產聯盟(ReHuNa)等組織譴責醫院和法院的行為不但嚴重違反人權,也違背「前一胎剖腹、下一胎還是可以自然產」的醫學通則。不過許多巴西民眾並不同情阿德禮兒的遭遇,也不支持運動者倡導生產選擇權。

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巴西的剖腹產率是全球最高:私立醫院高達82%的生產都是剖腹產,公立醫院則是每兩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經由剖腹產接生。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一個社會比較合理的剖腹產率應該是10-15%。

美國《大西洋月刊》和英國《衛報》探討成因,發現巴西私人醫療保險系統和私立醫院偏好剖腹產,因為比自然產更容易估算所需時間、規劃醫師的行程,也可有效率地使用產房與執行手術。四分之一的巴西民眾使用私人醫療保險,多為經濟狀況較佳者。也因此不少民眾視剖腹產為與階級相連結的醫療行為,比自然產更現代、優雅。

採訪報導也指出,的確是有不少準媽媽主動要求剖腹產,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婦產科文化與醫病關係,讓自然產過程充滿痛苦與恐懼。不但進了醫院之後只能躺在床上打點滴,常被注射不必要的藥物以加速產程;甚至越來越多醫院不准親友進產房,接生醫師也常揶揄甚至責罵產婦的不安情緒。這些不愉快的經驗口耳相傳,讓更多產婦不敢選擇自然產。而當剖腹產成為主要生產模式時,想要自然產的女性甚至必須要透過賄賂,才能找到願意協助的醫生。

在醫療費用昂貴的美國,高剖腹產率也引起關注。美國的剖腹產相關統計始於1965年,那一年的數字是4.5%;1996年後呈現陡升,2010年的全國剖腹產率高達32.8%。等於每三個母親就有一個接受剖腹產這個侵入性強、後遺症多的手術。醫界與媒體常常歸因於以下理由:越多女性自己要求沒有醫學上必要的剖腹產;越多的女性因為生產年齡上升、健康狀況等因素需要剖腹產;醫療訴訟的壓力導致更多剖腹產案例。這些理由也常被用來解釋其他國家的高剖腹產率。

不過美國倡導生育健康團體Childbirth Connection指出,前兩種說法都是迷思,第三個原因則影響有限。現今的醫療體系並不鼓勵產婦使用自己的力量、自然生產。例如若有助產士協助,可以藉由手勢推拿腹部,把臀位胎兒轉成頭部向下的順產位置。而有專業陪產人員的情緒支持,也可以減少產婦因不必要的恐懼而轉向尋求剖腹產。另外,醫院對於健康產婦,常採取許多生產干預,例如沒有注意產婦子宮頸放鬆的程度就急著引產,或是胎兒電子監視器的使用讓產婦不得動彈,延長產程,也常使產婦轉而尋求剖腹產。

調查結果也顯示,院方和醫生很少主動提供前胎剖腹產後,自然生產的相關資訊,結果是全美只有10%的產婦在經歷過剖腹產後,還有機會選擇自然產。某些州或地區,如果較多的醫院管理階層、醫事人員、保險公司傾向於認為手術易於掌控時間、避免醫療訴訟、或是低估剖腹產手術對母(術後感染、緊急性子宮切除等)嬰(呼吸困難、過敏、氣喘等)健康的可能傷害,他們的態度也會影響婦女選擇剖腹產。

在東亞,生產方式也在改變中。日本除外,台灣、南韓、中國的剖腹產率都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的門檻。中國的剖腹產率在上世紀70年代約是5%,但是經過80、90年代快速增加,2007年之後逼近五成。中國官方開始重視此議題,媒體提出的解釋,也從批評孕婦怕痛、搶生肖時辰,轉向注意到一胎化政策下,媽媽以為挨一刀可以確保胎兒健健康康地出生,以及醫療院所為了賺取費用、減少醫療訴訟也積極鼓勵準媽媽們剖腹產。

投入婦女生育健康領域多年的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龐汝彥,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回憶,早年醫學院的老師強調注重個別產婦和胎兒的狀況,透過仔細觀察評估與技術的練習,盡量使用自然產以確保母子均安。現在的婦產科醫生越來越倚賴儀器和指數,疏於培養檢查和評估母嬰狀況的能力,較以往更輕易採用不必要的剖腹產。

根據台灣衛生署(現升格為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近年台灣的醫院剖腹產率,已高達三分之一,偏遠地區的診所甚至高達37%。健保局自2005年起,雖然透過改變給付方式鼓勵自然產,但是成效有限。媒體或醫界過去常將高剖腹產率歸因於產婦挑吉時生產或怕痛,然而婦運團體如婦女新知,引用醫療社會學與人類學相關研究,指出只強調產婦心態或行為的解釋,容易忽略衛生主關機關、健保局與醫界專業團體的作為與不作為,其實更深遠地影響了產婦能有的生產選擇、決定模式與高剖腹產率趨勢。

醫療改革基金會針對此議題也提出改善方案,建議中央與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應該主動調查、瞭解剖腹產率為何居高不下,並研擬政策工具對應。除了調整支付制度,更應該加強監督醫事人員盡到手術、麻醉相關風險的告知義務;並確保醫院與診所醫師透過產檢與衛教,確保產婦得到相關資訊。

同時衛福部需定期公開各醫院和診所的醫療品質指標,讓產婦選擇信任的醫師,共同做出最合適的生產決定。對於近年婦產科醫師人力不足問題,婦女新知等團體也建議採用醫師和助產師合作方式來應對人力荒、推廣自然產與提升生產品質。

由這四個國家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怎麼生」這樣看似非常個人的行為,其實也與醫療制度、醫界文化、對婦女健康的關注等面向息息相關。唯有破除迷思,才能對症下藥,建立真正促進母嬰健康的生育選項。(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4年6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瑞典試六工時 員工接受?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