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婦科男病例」論文多 官方:損害中國科技界形象

2025/5/10 18:4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0日電)針對中國醫界論文被爆出10餘篇「婦科病有男病例」的烏龍內容後,官方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今天發表文章坦承,屢禁不止的「奇葩論文」損害了中國科技界的國際形象,也凸顯了維護中國科研誠信的「緊迫性、複雜性、長期性」。

中國科協今天透過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指出,買賣論文、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等「學術不端行為」,不僅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準則,浪費了寶貴的科研資源,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科研環境,透支了社會大眾對科學家的整體信任,甚至損害中國科技界的國際形象。

文章提到,這種不良學風的形成有立複雜成因。部分研究者職業道德意識薄弱,急功近利,科研活動被異化為資源爭奪工具;制度層面表現為過度依賴論文數量等量化評價體系,分類評價體系不完善;學術生態層面存在監督機制缺位、科學家精神引領不足等問題。

這篇文章直言,屢禁不止的「奇葩論文」,凸顯了維護中國科研誠信、加強學風建設的「緊迫性、複雜性、長期性」。晉升考核的壓力、資源競爭的誘惑、同輩比較的焦慮等等,絕不能成為「下不為例」的借口,不能讓「數據微調」、「合理包裝」成為學術失範的遮羞布。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文章說,中國學術生態的淨化不能止於個案糾偏,還要建立「長效約束機制」;要完善監督機制,加大對學術造假的曝光力度和打擊力度,斬斷灰色利益鏈條,鏟除學術不端的土壤;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實事求是、嚴謹治學,讓清風正氣更加充盈;要改革評價體系,在「破四唯」的同時「立新標」,激濁揚清、去蕪存菁,發揮好評價體系對學術研究的引導作用。

這篇文章說,唯有「學者嚴守誠信、政府嚴格管理、社會有效監督」,才能為中國科研生態築牢根基,讓科技創新永保活力。(編輯:邱國強)11405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