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如何跟異溫層討論爭議話題而不吵架?別替他人發言【書摘】

2021/10/28 13:16(10/28 13: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世界如此紛擾,我們總是有很多話想說,我們對很多事情都有想法。因為有信念、因為想做正確的事,聽到有人說到什麼夾雜了錯誤或者不完全正確的訊息,我們常常忍不住想要導正對方、跟對方分享我們認為真正正確的資訊,又太容易一言不和吵起來。於是,社群平台、新聞報導留言區戰意滿點,最後只剩下貼圖互罵。難道現代人意見不同時只能吵架,沒辦法好好講嗎?

巴斯特班森(Buster Benson)曾任Amazon、Twitter、Slack經理人或產品團隊負責人,需要大量跨領域溝通合作、調解不同部門的焦慮與衝突。他長期研究認知偏見、邏輯謬誤,分析200多種偏見後發表的文章至今有超過150萬人閱讀。他把研究心得整理成書《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Why Are You Yelling? The Art of Productive Disagreement)》,教你8種化解歧見的溝通技術。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其中一項技術,當你跟別人討論怎麼投票、該不該打疫苗時,或許可以參考。

溝通技術:只說己見且不推測他人想法

為自己發聲意味著避免兩種常見的壞習慣:替別人發言,以及揣測某一群人的觀點。避免這兩種壞習慣比你想的更難(看吧!我正在替你發言)。

例如,如果我說:「如果你不讓孩子接種疫苗,代表你優先考慮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我的孩子。」我正在推測你的行為已揭露你的想法。有可能我的揣測正確,但你才是表達你內心真實想法的更好權威。如果我只想代表自己發言,我應該會說:「我讓孩子接種疫苗,因為我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最佳選擇。你不讓孩子接種疫苗的動機又是什麼?」這是種邀請,讓對方有機會表達我們自己無法想像的事情。

如果我們現在未能面對面交談,我無法直接問你這個問題,該怎麼辦?這就是我們偶爾會出現的第二個壞習慣:猜測其他群體的想法和動機。報紙和網路的評論中總是充斥著對群體的猜測。以下摘錄部分內容:

這些反疫苗的父母,可稱他們為免費享受者,或瘟疫助長者,因為他們置我的孩子和我們的社區於危險之中,只為了迎合他們錯誤的信念,也就是以為接種疫苗會傷害孩子,而不是幫助消除兒童疾病。——《華盛頓郵報》評論專欄,2019年4月30日

我懷疑那些倡導這種思維方式的人,是否真正思考過自己的要求具有什麼意涵:要求每個人改變自己的生活和行為,以便隨時隨地照護最脆弱的人。他們的要求其實遠遠多於疫苗。——《疫苗反應》意見專欄,2019年4月11日

這種揣測雙方意見的問題是,它非常依賴我們對不了解對象的刻薄概念,接著將其擴大到整個社群規模。我們不善於推測一個人的想法,更不擅長推測整個群體的想法。

如果我承諾只為自己發聲,我必須找出願意表示自己支持接種疫苗或反對疫苗的人,接著我可以詢問他們,如何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

我們要避免臆測他人。直接跳到過於自信的結論,以為自己了解他人行為的意圖,以及優先思考是否遺漏了他人的思考模式,這兩者之間有所分別。

如果你只代表自己,不臆測他人:
1. 最終會邀請人們參與對話,不只是議論他們。
2. 更快改變你對其他人立場的心理模式
3. 更準確地對他們表達自己的立場,意味著他們不太可能曲解或臆測你的情況。

只為自己發聲,而不是為別人發聲,要注意的是你不能過於依賴自己對其他群體的刻板印象。如果你要爭論移民人口是否正在濫用庇護系統進入美國,並且認真遵守本書的指引,你會需要尋找和邀請移民參與對話,以表達他們的動機。即使如此,他們代表的是他們的觀點,而不是所有移民的觀點。繼續邀請人們參與對話,直到你有足夠的觀點談論這個問題,而非憑空臆測。如此一來會在對話中增加新的面向,使其貼近現實,也不可避免地提出新的問題,例如:
◆ 我在哪裡可以找到新移民來參與對話?
◆ 我指的是來自特定國家的移民,或者他們都一樣?
◆ 即使他們來自同一國家,難道不是每個人都各自有離開的理由嗎?
◆ 單靠一個人,可以代表多大的群體?

多數利用群體刻板印象和標籤的爭論,歸因於未經證實的意圖、動機或行為,最後都不會達成具有建設性的對話。如果你遵循可能性之聲提出的一些問題,對話的品質將會更加有趣。你可能會意識到,以籠統、千人一面的方式談論一個群體的策略捷徑,是對於問題的理解過度簡化的徵兆。一旦你明白這一點,責任就回到你身上,你要繼續努力,將這種理解提高到你可以正確看待問題的程度,甚至你在現實世界中知道的不夠多,無法得到真正的答案。那樣也好,無論哪種方式,你都沒有將錯誤的心態投射到別人身上,然後攻擊它。(編輯:趙敏雅)1101028

書名: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Twitter、Slack高績效團隊負責人教你化解歧見的8種溝通心理技術
作者:巴斯特‧班森  
譯者:辛一立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1/09/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