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李如玲研究日治原住民形象 獲法國科學研究院獎

2021/12/11 20:11(12/11 22: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1日專電)學者李如玲以「想像台灣原住民:日治時期台灣殖民寫真」法文研究專書獲頒法國海外科學研究院獎項。李如玲向中央社表示,希望著作帶動更多台灣日治殖民史與族群多元關係的探討。

法國海外科學研究院昨天舉行優秀著作作者頒獎典禮,李如玲是12名受獎者之一,她獲得設立於1976年「路易.馬林伉儷獎」(Prix Monsieur et Madame Louis MARIN),該獎項為獎勵有關民族學、人類學等的研究。路易.馬林為法國知名哲學家、歷史學家與符號學家。

「想像台灣原住民:日治時期台灣殖民寫真」(Imaginer l’Indigène: la photographie coloniale à Taïwan(1895-1945),暫譯)一書用視覺文化角度探討台灣日治時期的歷史,透過日治時期日本殖民者拍攝的台灣原住民相片與明信片,分析殖民者如何呈現被殖民者,以正當化日本帝國的擴張,例如呈現野蠻的影像,讓「文明」、「教化」變成占領台灣的藉口。

博士畢業於里昂第二大學歷史所的李如玲向中央社解釋,「攝影術在當時就是一種工具。當照片流傳在日本國內或海外,就會把征服視為是推展文明的過程」。

透過逾10年的研究,李如玲發現,原住民男性與女性呈現的方式很不一樣。男性多半以「野蠻」方式呈現,如獵人頭、刺青等這些對原住民來說很重要的文化,卻多被日人污名化成野蠻的象徵。

女性影像呈現則隨年代而改變。一開始的形象也是「凶猛」,但到了2、30年代,原住民女性的影像則變成「純真」的表現。改變原因主要為二,第一為殖民政策的改變;第二則為文學潮流與社會風氣的改變。

李如玲在這研究中也比較了漢人女性與原住民女性日人影像呈現上的不同,後者為「純真」;前者多為「嬌媚」、「勾引人」,與當時許多殖民者凝視被殖民者的方式相似,如法國統治下的越南女性呈現。

對於得獎,李如玲表示感謝,她希望這本書能帶動更多研究者以視覺文化的角度來探討台灣日治殖民史,了解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多元關係。

法國海外科學研究院院長聖保羅(Marc Aicardi de Saint Paul)也邀請台灣駐法代表吳志中出席觀禮,為台灣駐使首度應邀出席頒獎典禮。

2011年中研院研究員戴麗娟博士也曾獲得法國海外科學研究院的獎項,10年後再度有台灣學者獲此殊榮。

法國海外科學研究院是法國國家機構,創立於法國殖民帝國鼎盛時期的1923年,原名為殖民科學研究院,是受到當時殖民部支持而運作的智庫型機構,於1957年改為現名。成員包括學界與政界人士,宗旨為促進有關殖民、殖民地與解殖的研究與出版工作。(編輯:高照芬)11012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