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拉美社會不平等現象冠全球 殖民歷史是主因

2020/2/19 08:1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8日專電)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去年12月公佈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拉丁美洲地區的人民財富和收入水平差距位居全球之首。專家指出,殖民歷史是促成不平等現象的主因。

報告指出,拉丁美洲不平等現象嚴重,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貧窮社區出生的女性預期壽命,比同城富裕地區出生的女性短18年。

巴西非政府組織「我們的聖保羅網」根據公共資料彙編的「不平等地圖」研究亦指出,住在聖保羅最大貧民窟之一帕拉伊索波里斯(Paraisopolis)的居民平均壽命,比旁邊的富裕社區摩倫比(Morumbi)的居民少10年。

拉丁美洲社會的巨大差異也涉及膚色或種族。相較於白人,黑人和原住民成為窮人、無法完成學業或找到正式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根據UNDP的報告,拉丁美洲10%最富者的收入佔整個地區的37%,而40%最貧窮者的收入占比僅達13%。

許多人認為,這種不平等現象是促使近期一些拉丁美洲國家,如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發生抗議浪潮的原因之一。

聯合國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經濟委員會(Cepal)多次發出警告,儘管21世紀初經濟和社會取得進步,拉丁美洲仍然是地球上最不平等的地區。

許多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指出,殖民歷史促成這種不平等現象,農業經濟土地分配不均,亦造成非常富裕和非常貧窮家庭的兩個極端。

根據Cepal的報告,如同美國,種族因素導致許多拉美國家的不平等現象日益惡化。相較於白人,原住民和黑人的貧窮指數更高,2018年原住民的貧窮率為49%,是非原住民或黑人的2倍;赤貧率則達18%。

造成拉美地區社會懸殊的其他因素還包括城市化,拉丁美洲是目前全世界城市化城市最大的地區之一。過去半個世紀,農村人口迅速但毫無秩序地遷往城市,政府在促進教育或保健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效率卻不高。

Cepal報告指出,拉丁美洲中產階級的納稅款比他們從教育或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中獲得的回報要多,結果只能求助於私營部門提供的服務,加劇不平等現象。

1990至2000年大宗期貨商品繁榮期間,約1億拉丁美洲人通過社會專案和工資政策擺脫貧困,但繁榮過後,拉丁美洲的貧窮率已從2014年的28%上升到去年的31%。

Cepal報告亦顯示,過去5年拉美地區新增窮人中,2600萬人屬赤貧,超過半數在巴西。(編輯:韋樞)1090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