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可能是細胞「缺電」 電磁場刺激輔助修復
2025/5/14 17:56(5/14 20:5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4日電)人體平均由60兆個細胞組成,細胞膜電位不足是細胞生病的源頭,可能導致組織或器官炎症、水腫、缺血,慢性疼痛纏身。醫師說,利用脈衝式電磁場特性讓細胞再次充電輔助修復。
慢性疼痛是一個相當普遍卻很嚴重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至少有10%以上的人口受到慢性疼痛折磨。以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提供的數據,台灣有約25%人口有慢性疼痛症狀,老年人口因疾病引起疼痛盛行率更高達35%至48%。
很多人不知道,慢性疼痛可能和細胞「缺電」有關,三軍總醫院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主治醫師吳佳駿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健康的細胞輸送氧氣、水分等營養到身體各部位,並排走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需約-70mV至-90mV的膜電位才能維持細胞功能運作正常。
吳佳駿說,當細胞的膜電位不足或僅餘少量膜電位,細胞會呈條狀凝集,外形仿似一串串銅錢堆疊,這現象稱為緡錢狀凝集。因細胞的凝聚令血液變得黏稠,削弱穿透細胞壁的能力,阻塞微絲血管,難以將營養和氧氣有效供應到其他細胞,代謝廢物也無法排走。
脈衝式電磁場治療運作原理,就是讓細胞再次充電。吳佳駿表示,希臘科學家研發通過高強度短脈衝的電磁場刺激細胞或組織的生物電活動,恢復受損細胞膜電位,恢復細胞調節及運輸功能,達到促進修復、抗發炎及代謝調節,目前臨床運用在急慢性疼痛、運動醫學等。(編輯:管中維)1140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