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棉之亂後 中國頒布新國家標準整治市場亂象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北京3日電)中國社會去年11月出現質疑衛生棉品質的聲浪,眾多品牌衛生棉被發現長度虛報、衛生棉pH值標準寬鬆等問題。中國官方1日實施新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明確標準、加強品質檢測,整治市場亂象。
據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媒體報導,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7月1日正式實施,取代了此前2002年的版本。
報導提到,新標準調整了適用範圍,明確「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主要包括婦女經期衛生用品、排泄物衛生用品(不包括廁所用紙)和衛生濕巾、抗菌劑、抑菌劑等其他衛生用品,增加了衛生濕巾、抗菌劑、抑菌劑等類別的術語和定義。
報導表示,同時新標準也細化原材料衛生要求,增加原材料禁用物質和生產用水要求;優化生產過程衛生要求;強化產品衛生要求,按風險等級增加pH值等指標;更新和補充相關檢測方法,調整真菌檢測方法等。
報導提到,此次修訂新國家標準禁用回收材料,將使黑心棉徹底出局,破除虛標陷阱。
在中國,女性生理用品相關議題長期受到關注,5年前有人在網路販售「散裝衛生棉」,100片衛生棉僅需人民幣16至25元(約新台幣64至100元),但因該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三無),消費者權益未受到保障。
2024年11月初,中國社會間再度出現質疑衛生棉品質的聲浪,眾多品牌的衛生棉被發現長度虛報、衛生棉pH值標準寬鬆、內容物可疑等問題。今年3月15日,央視播出揭黑新聞,稱有公司購買其他廠家的殘次品,粉碎成回收材料再生產成劣質衛生棉販售。
中華女子學院婦女發展學院教師左玲今年3月底在中國婦女報上撰文談論衛生棉品質問題。她表示,中國法律法規對衛生棉生產有明確規定,但監管部門未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實際監管過程中存在漏洞。
她說,社會對女性衛生健康關注度低,需求難以合理表達。公眾對衛生棉問題的曝光和維權缺乏持續關注度,女性健康問題在討論中往往被邊緣化。(編輯:邱國強)11407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