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返鄉青農創新經營 阿三哥農莊以AI打造生態棲地[影]

2025/7/3 11:04(7/3 16: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影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迪雅台北3日電)新世代農夫不再只懂鋤草、耕作,也懂數位工具。在阿三哥農莊,青農張哲岳以Google Sites自架網站、以Canva設計產品包裝,運用ChatGPT產出行銷圖文、甚至研究螢火蟲棲地營造,嘗試以科技守護生態,實踐永續共生。

走進位於新北市淡水山區的「阿三哥農莊」,被綠意圍繞的用餐空間,牆上陳列著政府頒發的各式證書,記錄農莊的轉型。推動這一切的,正是2019年返鄉務農的張哲岳。

2019年返鄉務農的張哲岳,以「留給下一代一片美好的土地」作為「阿三哥農莊」的經營核心。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攝  114年7月3日
2019年返鄉務農的張哲岳,以「留給下一代一片美好的土地」作為「阿三哥農莊」的經營核心。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攝 114年7月3日

「今年是我第一年測試智慧灌溉。」還未滿30歲的張哲岳,剛一落座便眼神發亮地分享近況,在他的努力下,這片傳承三代的土地,如今有了新的耕作方式。

農業部自2017年推動智慧農業,期望藉由導入感測器、物聯網與數據分析,減輕人力負擔、提高生產效率。但張哲岳觀察,目前仍在起步階段,由於台灣地勢起伏大,台北或桃園溼度等條件就天差地別,導致數據難以共用。他認為,至少還需4、5年的數據累積,才能進一步邁向智慧化。

從烘焙選手到接班務農 投入農村成為改變力量

走進新北市淡水區「阿三哥農莊」,用餐空間的牆上擺放著政府頒發的各式證書,記錄農莊的轉型。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攝  114年7月3日
走進新北市淡水區「阿三哥農莊」,用餐空間的牆上擺放著政府頒發的各式證書,記錄農莊的轉型。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攝 114年7月3日

這塊土地是阿嬤留下的祖產,過往多種茶樹、果樹等,張哲岳一家對此有深切的感情。張哲岳的父親早年在全台跑業務,販售農機具,深知農藥對人體的危害,2003年回到淡水開設阿三哥農莊,在「有機」、「友善耕作」尚未流行的年代,便堅持不使用農藥。「上個世代的農業,基本上講求的就是菜要種得又大又漂亮,但是我爸有點背道而馳。」張哲岳說,這就是代代累積的「生態資本」。

張哲岳高中就讀開平餐飲學校,主修西點烘焙,是校方重點栽培的技能競賽選手,有機會在餐飲業闖出一片天。

「我大概21歲時回來幫忙,那時候還沒有接班的打算。有次參加社區舉辦的地方創生講座時,現場只有我一個20出頭的,講者看著我說:『你知道你在這個村子,是稀世珍寶嗎?』」這句話讓張哲岳思考,在都市職場裡,年輕人往往只是廉價勞動力,然而在農村,卻可能成為推動改變的核心人物。「這也是我選擇想要嘗試回來看看的一個原因。」

張哲岳笑說:「我覺得選手會有一種『選手病』。就像我很喜歡甜點,手機打開來、家裡牆上貼的,就全是甜點。」這股熱情現今也延伸至農場經營,生活、娛樂都離不開農場,在暑氣逼人、生意相對清淡的「毒月」,張哲岳把握時間接觸各類永續知識,考取碳盤查相關證照,並學習生態監測等技術,把進修當充電。

此外,他也接受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輔導,引入數位工具,運用 Google Sites 搭配 Canva 設計建置官網,並利用 ChatGPT 協助產出行銷圖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體驗活動融入永續理念 善用AI工具打造生態指標

張哲岳以「留給下一代一片美好的土地」為農莊的經營核心,這句口號也呼應國際間的「里山倡議」。里山(Satoyama)概念源自日本,指的是村落、森林與梯田共構的空間關係。

張哲岳解釋:「野生動物的生態、農事的生產、人類居住的生活,三者必須互不侵犯,彼此和諧共存。」他指出,最簡單的實踐方式,就是「草生栽培」。相較於傳統農法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傾向將草除到極致,他選擇保留較長的草層,維護土壤健康與昆蟲棲地。如此做法,讓位於淺山的阿三哥農莊,6月仍可見到螢火蟲飛舞。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這套理念,張哲岳也將里山與友善農業理念融入體驗活動,直言「沒有人喜歡被教育」,教育必須潛移默化,「我們常常會說食農教育,其實我們真正做的是體驗教育,藉由實際參與,讓遊客從中學習。」

觀察到螢火蟲出現後,張哲岳進一步思考能否以生態指標來驗證農場的環境永續。他善用AI工具,透過ChatGPT蒐集、爬梳螢火蟲棲地營造的國際案例,「它可以先給方向,然後我們再去農試所、農改場,找到專家來解答。」他將這些資料化為現地實驗,測試不同植物組合對螢火蟲棲地的影響,嘗試在作物採收與生態棲息之間取得平衡。「螢火蟲季差不多就是咖啡採收季,所以最難的是在採收時,不要破壞到螢火蟲的活動。」

他也期待螢火蟲能與市場結合,「螢火蟲有觀賞性,對整體營收其實是有加分的。」

對接企業ESG需求 實踐永續合作新模式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現在,阿三哥農莊正逐步轉型為結合深度體驗的「休閒場域」,並規劃將產品重心轉向咖啡、茶葉等飲料作物,結合張哲岳的西點烘焙專長,打造更精緻、多元的消費體驗。他爽朗大笑,自信地說:「我覺得我最拿手的,都還沒真正發揮啊!」

張哲岳也希望積極串聯在地農場,對接企業 ESG 需求,透過認養、員工活動或綠色採購,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模式,讓「留給下一代一片美好的土地」這句話,不再只是理想。(編輯:陳姿伶)11407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嘉縣廚餘循環中心 黑水虻高效分解助減碳排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