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AI好夯掀散熱戰 其陽雙相液冷衝刺節能減碳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新北1日電)AI算力狂飆,搭載晶片的伺服器熱得發燙,「得散熱者得天下」。總部設於新北市的其陽科技,精進雙相浸沒式散熱系統,如今再下一城,推出雙相直接液冷方案,搶進千瓦級散熱市場,也為節能減碳鋪路。
其陽科技成立於2000年,2019年加入佳世達Qisda聯合艦隊,主力產品橫跨工業電腦、資安設備與伺服器系統,提供客製與整合服務。看準AI時代散熱商機,近年積極投入冷卻技術領域。
AI降溫戰開打 雙相散熱成新武器
公司總部位在汐科車站附近一棟大樓32樓,一踏進總經理林章安的辦公室,遼闊景緻映入眼簾。他在會議前抽空受訪,笑說:「風景不錯,壓力比較小。」一聊起AI伺服器散熱趨勢,他正色地拿出數據分析。
隨著人工智慧(AI)晶片效能躍升,功耗直線上揚,冷卻需求同步升溫,林章安指著電腦圖表,以輝達(NVIDIA)最新一代繪圖處理器(GPU)為例,「你用風冷根本吹不動。」
「我們希望散熱能成為其陽另一個成長引擎。」林章安說。2023年其陽與工研院及其他台廠聯合發表千瓦級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原理是將伺服器浸泡在冷卻液中,液體吸熱後氣化,再透過冷凝器冷凝回流,形成封閉循環,不僅提升導熱效率,也有助於降低能源消耗。這也成為其陽步入散熱領域的關鍵起手式。
根據工研院數據,若全球資料中心採用此散熱技術,每年預估可節省超過1000億度電,相當於台灣一年家庭用電量,並可減少5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1.3億棵樹。
技術進化 推出雙相直接液冷
其陽今年進一步升級散熱武器,在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表升級版雙相浸沒式散熱系統,可處理高達100kW熱功耗。該系統搭載氣體回收與AI管理功能,能預測伺服器負載並主動調節冷卻機制,另同步推出首個台灣自主研發與製造的雙相直接液冷方案。
「拚價格、拚量,我們拚不過別人,那就用技術去領先,提早布局。」林章安語氣堅定地說。雙相直接液冷採特殊結構打造冷板,液體沸點更低,蒸發更快、氣化後冷凝回流,過程中不耗水、低噪音,支援最高1500瓦以上功耗,專為AI伺服器與各式高熱負載應用而設計。相較需大面積泡入液體的雙相浸沒式,雙相直接液冷可避免多數零件的相容性問題。
專利布局 拚立足散熱領域
回憶當時跨足散熱市場,林章安緩緩說道,內部曾有不少聲音擔心會分散公司原先優勢,為此,花了許多時間溝通,「這不只是業務擴張,更是一個轉機,讓其陽有機會成為產業領先者。」
起初其陽並非散熱領域專家,靠著補進外部人才、內部訓練,與工研院及其他台廠合作,參與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逐步摸出屬於自己的路。如今發展出散熱技術,其陽申請多項專利,這一路走來,林章安坦言「真的很困難,像是找合作廠商不容易,光有設計理念,做不出來也沒用」。
他起身拿出雙相冷板,用手機拍下後放大,透過畫面可見精細結構。這是其陽與國外公司合作的成果,對方能根據其陽需求及概念,產出不同規格的雙相冷板,「這是雙相直接液冷中關鍵之一」。
林章安透露,目前雙相浸沒式設計大項幾乎完成,剩下收尾部分,如液體一些驗證,還需花一點時間;雙相直接液冷預計上市時間較快,朝客製化策略推進,可依客戶需求設計管路及雙相冷板等。他說,兩種技術皆已吸引廠商詢問,尤其雙相直接液冷,很多廠商都有意願,已進行POC(概念驗證)流程。
展望未來,林章安說,他的夢想是其陽研發出雙相浸沒式專用的伺服器,「如果未來有需求,台灣就只有我們這一家。這需要時間與資源,但我認為這一步非走不可,會把它放在長遠目標去做。」
在林章安眼中,節能減碳不只是口號,而是企業的責任與機會。「你看喔,一個資料中心需要多少水、多少電。」他強調,企業應該主動思考節水、節電的解方,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導向的永續AI基礎設施,將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一環,其陽會持續深耕散熱技術,盼為節能減碳出一分力。(編輯:林恕暉)1140701

- 2025/07/02 11:28
- 2025/07/01 16:05
- 2025/07/01 15:18
- AI好夯掀散熱戰 其陽雙相液冷衝刺節能減碳2025/07/01 11:28
- 2025/07/01 11:08
- 2025/06/30 20: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