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最高法院大法庭:詐欺犯自白繳回犯罪酬勞 可減刑

2025/5/14 17:17(5/14 20:3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詐欺犯自白繳回實際取得的個人犯罪酬勞可減刑。圖為最高法院外觀。(中央社檔案照片)
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詐欺犯自白繳回實際取得的個人犯罪酬勞可減刑。圖為最高法院外觀。(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14日電)最高法院大法庭今天裁定,犯詐欺犯罪,在偵審均自白,自動繳交其犯罪所者,減輕其刑,所稱「其犯罪所得」,是指行為人因犯罪而實際取得的個人所得,即個人犯罪酬勞。

最高法院指出,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規定:「犯詐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

劉姓男子為詐團成員,他透過交友軟體與中國當地女子聊天,以假投資方案詐騙10人,騙到其中2人得手新台幣51萬多元,但只分得酬勞7000元,落網後自白犯罪並繳回7000元。

一審、二審都依詐防條例第47條,予以減刑,檢方上訴,案件由最高法院刑三庭審理,刑三庭認為應繳回被害人的損失金額才能減刑,經徵詢後提案送交刑事大法庭評議,大法庭今天裁定,統一歧異的法律見解,並拘束未來相關案件。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大法庭裁定指出,第47條前段規定,足以認定「其犯罪所得」僅限於犯罪實際取得的「個人所得」,文義明確,如果行為人並未實際取得「個人所得」,僅須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即符合前段規定的減輕其刑規定要件。

此外,法院於適用前段減刑規定後,應具體審酌行為人在詐欺集團中的主導或分工情節輕重、自動繳交財物所占被害金額比例,以及與被害人達成和解賠償損害的誠摯努力等量刑減讓幅度情形,量處行為人相當罪責刑度,並非不分情節一律減輕其刑1/2。(編輯:李淑華)11405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