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融時報:篩檢未妥善部署 台灣疫情失守原因之一

2021/6/2 17:15(6/2 20: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日電)台灣的武漢肺炎疫情5月以來趨於嚴峻。金融時報1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台灣過去一年多雖有國外經驗可參考,面對近期疫情「爆發」,卻是可準備而未準備。當局權威不容挑戰,恐為疫情失守埋下禍根。

金融時報資深兩岸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評論指出,過去16個月間在歐美、印度等地發生的供氧設備不足、老年人在家孤獨死去、醫院來不及收治新增病患等景象,如今就在曾為「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上演。

文章指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首度在中國被發現後,台灣力行邊境管控、隔離檢疫、疫調等措施,有助於較幾乎其他所有國家成功遏制疫情。但傳染病專家如今說,台灣衛生單位白白浪費了從其他國家經驗學習的大好機會。

蘇益仁曾在2003年台灣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期間擔任疾病管制局長。他受訪時說,過去一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未認知到提早準備的重要性。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在篩檢議題失策。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持續抗拒實施大規模快篩,堅持採行個案PCR檢測;PCR檢測雖較準確,但較耗時。此外,他還反對研究市面上不同快篩工具的效度,也反對建立相關儲備。這終究造成快篩工具短缺及準確度有大幅落差。

評論提到,台灣衛生單位直到上週才要求國家實驗室進行測試,以找出準確度最高的快篩工具。然而,相關資訊其實去年即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供參考。

金融時報指出,由於未能及時預備,台灣如今檢測塞車,導致指揮中心難以清楚、即時掌握病毒的傳播地點、方式及速度,而相關資訊卻是抗疫關鍵。

此外,醫學專家指出,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台灣往往將輕症患者送往設備最佳的醫院,造成醫院負載過大、無法快速收治新增大量重症患者。

除了醫療及科學技術問題,金融時報也提到讓台灣疫情失守的文化、甚至個人因素。

評論指出,陳時中此前成功遏制疫情,聲勢如日中天,其他公共衛生專家難以挑戰他,任何批評都可被詮釋為「逆時中」。

金融時報也指出,台灣過去一年的抗疫強項如今已扛不住,例如瑣細的接觸史追蹤有助阻斷初期小規模群聚感染,但現在疫情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已讓衛生單位疲於奔命。

不過,台灣抑制疫情發展超過一年的成就仍不容否定。評論提到,全球大流行本來就是對衛生系統的壓力測試,台灣需要不同於以往的應對技能,近來振奮人心的現象包括政府已不再反對企業對員工實施快篩。

但抗疫是條漫漫長路。蘇益仁說:「我擔心我們只看到冰山一角。」(譯者:陳韻聿/核稿:黃自強)11006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