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發現沙氏變色蜥別亂射BB彈 可監測通報

2017/10/4 15:57(10/4 17: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4日電)沙氏變色蜥外來種入侵,花蓮林區管理處表示,移除方法以夜間徒手捕捉最好,射橡皮筋及BB彈則有環境污染之虞,將透過培訓課程傳遞正確資訊,請民眾通報監測並參與移除。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長楊瑞芬受訪表示,沙氏變色蜥原生於古巴及巴哈馬群島,是世界聞名的百大入侵種之一,由於具有良好的適應及繁殖能力,因此族群成長相當快速。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小島,沙氏變色蜥的族群密度可高達每公頃8000至1萬5000隻,而入侵花蓮危害當地生態的沙氏變色蜥族群,七星潭地區族群密度每公頃數量則高達4500隻。

楊瑞芬指出,沙氏變色蜥會對入侵的生態系造成影響,例如在佛羅里達州與綠變色蜥就產生競爭排擠現象,除了會直接捕食綠變色蜥的幼體外,也造成綠變色蜥數量減少與改變棲息環境;另外,沙氏變色蜥也可能會攜帶外來的寄生蟲與疾病,造成本地物種的感染。

在七星潭地區沙氏變色蜥偏好的棲地為棕櫚園,其餘僅零星在林投、釋迦樹、道路旁行道樹、竹林發現。

避免沙氏變色蜥進一步擴散,移除方法以夜間徒手捕捉效果最好,利用橡皮筋及BB彈射擊,優點雖是較為機動方便,但一旦讓牠逃跑,就很難再抓回,也會造成環境污染。

花蓮林區管理處表示,花蓮地區沙氏變色蜥分布型態為跳島式分布,在不清楚其擴散途徑下,難以掌握新擴散點。在花東縱谷的監測中發現,沿線許多社區例如碧雲莊、東華大學與南華社區等,因此鼓勵由社區民眾自主監測與通報。

為防堵沙氏變色蜥擴散,林管處將對未入侵地區加強社區宣導,希望民眾若發現沙氏變色蜥能協助通報,電洽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863-5190或花蓮縣政府農業處822-6050。

另外,可於花蓮縣沙氏變色蜥分布監測計畫網站(網址:https://www.froghome.org/Anolis_sagri/index.html)或臉書「群策群力防沙蜥」社團通報,以達到即時發現即時移除,儘早根除。10610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