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印太戰略新軸線2 / 美助台發展IDF天弓飛彈 奠定空防戰力深化戰略協作

2023/6/2 10:37(6/14 07: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空軍IDF戰機。(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空軍IDF戰機。(中央社檔案照片)

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美國拜登政府落實全球參與印太大戰略,從美日澳印四方安全會談(QUAD)形成「小北約」,到建立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史無前例的3國攜手製造核潛艦,民主自由與專制集權國家的戰略與軍備競爭已重劃21世紀的國際軸線。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日電)台美1979年斷交,但美方並未放棄台灣。專家學者指出,美方在斷交後的十年間協助國軍發展IDF戰機、天弓飛彈,奠定台灣空防戰力基礎,且直到現在台美交流再深化,都是為了相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及強化戰略上的協作。

1979年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但美方仍持續透過「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小百科

Q:它是怎麼來的?

A:1978年12月美國卡特政府宣布將於1979年元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斷與中華民國(當今的台灣)最早於1913年建立的外交關係。中華民國在美國國會的眾多支持者為了維繫與台灣的各種非官方關係,推動台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的立法,4月10日經卡特總統簽署後,追溯自1979年1月1日生效。

Q:它的性質是什麼?

A: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國內法,共18個條文,中文版約4600字。美國國內有人主張,因為它是法律,位階高於華府與北京的3個聯合公報(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建交公報與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方則主張3個聯合公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外交文件。

Q:它對台灣的重要性是什麼?

A:台灣關係法與美中雙方簽訂的3個聯合公報常被稱為「1法3公報」,它們共同形成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的主要架構。

除了授權行政部門「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在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以促進美國外交政策,並為其他目的」,台灣關係法開宗明義點出此法是要「協助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台灣關係法最能體現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的部分,是它的第2條B款指出: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以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為基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形式的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美國對台軍售以及美台之間在國防台灣方面的合作,都是根據以上條文。

Q:台灣關係法有無補強措施?

A:有。美國雷根政府在與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的同時,私下向台灣提出「6項保證」,主要是抵消八一七公報有關美國對台軍售應逐年遞減的條文。2016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共同決議案,小幅調整對台6項保證的內容,並形諸國會文書,但這兩項共同決議案僅表達國會立場,並無法律約束力:

  • 美國不贊成對台軍售設定期限
  • 美國不認為可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扮演調停角色
  • 美國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
  • 美國對台灣主權的長期立場沒有改變
  • 美國並無計劃修改台灣關係法
  • 八一七公報的內容不表示美國在對台軍售之前會徵詢北京意見

此外,美國國會有部分友台議員認為,台灣關係法對於台灣一旦遭到中國軍事侵略,美國應如何因應的規範不夠明確(所謂的戰略模糊),因此在2000年提出台灣安全加強法,但並未通過。

2018年3月,川普總統將台灣旅行法(The Taiwan Travel Act)簽署生效,代表台美官員互訪的層級可以提高。

看更多
關閉
」,在軍事及政治等層面協助台灣,且在國軍訓練及建軍備戰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引發外界好奇美軍是否協訓國軍。

總統蔡英文2021年10月接受美國媒體CNN專訪時,曾首度以總統身分證實美軍在台協訓國軍,儘管國防部長邱國正隨即強調此為台美交流範疇,但已讓過去「不能說的秘密」被外界周知。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告訴中央社記者,蔡總統在專訪時以英文表示presence of military trainers,直譯為「美軍訓練員的存在」,非使用「駐防」等正式軍事用語,凸顯蔡總統在外交用語上的精確性,一方面不過度刺激中國,一方面間接證實美軍協助台灣。

蘇紫雲指出,美方事實上從未放棄台灣,儘管斷交後1979至1989年的十年間,因美中簽署上海公報並降低對台灣的關係,為台美關係最黯淡時刻,但美方在這段期間仍協助國軍發展經國號IDF戰機、天弓飛彈等國防自主軍備。

蘇紫雲提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前美國總統老布希對台軍售F-16(Block 20),並開放國軍飛行員至美軍路克基地受訓,讓台美軍事互動再次回溫;回顧1980年代台美關係最黯淡這十年,美方也奠定了台灣空防重要基礎。

圖為CM11勇虎戰車。(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CM11勇虎戰車。(中央社檔案照片)

蘇紫雲說,當前台美交流再深化,背後目的都是為了相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及強化戰略上的協作,甚至美方提出的預置區域應變庫存計劃等,均顯示美軍協防台灣的可能性將大為提升。

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日前在臉書發表「美國不會出兵保台?台灣只是棋子?疑美論的現實與褻瀆」文章表示,台灣屬關鍵環節(critical link),台灣的安全穩定繁榮當然必須符合全球暨區域霸主的整體戰略利益,必要時甚至需要配合美國的需要做出具體貢獻。

他指出,諸如當年空軍34(黑蝙蝠)中隊、35(黑貓)中隊,到更多敵後情報特工人員的慘烈犧牲,甚至國軍在中南半島長達11年秘密參戰暨傷亡,均是台灣為台美戰略合作的付出,並換得台灣安全穩定與發展契機。

梅復興提到,即便美中建交後,美國在台灣最黑暗孤立的十年間也未真正拋棄台灣。美國對台灣的加持,無論是創建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及資訊產業,讓台灣在多重產業的全球化供應鏈中站穩關鍵地位,更軟硬兼施促使台灣走向自由開放民主。

在武器裝備上,梅復興指出,從迄今仍用來保衛台海的經國號IDF戰機、成功級巡防艦、CM11勇虎戰車、天弓飛彈等自主先進武器裝備,均可看見美國的大力技術支援與戰略賦權(strategic empowerment)。

圖為成功級巡防艦。(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成功級巡防艦。(中央社檔案照片)

梅復興強調,台灣並非單純依靠美國,而是台灣過去數十年來逐漸深化融入以美國所主導的國際政經體系,台灣人的努力方得以藉由此體系所賦予的開放市場、技術引進、人才交流和價值觀共識,進而取得現代化、民主化的成就。

梅復興認為,所謂自甘淪為美國的馬前卒、看門狗等言論,不僅可能有對地緣政治格局暨歷史真相缺乏正確認識之虞,此類主張更褻瀆當年烈士們為換取國家利益,所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台灣今日的安全、繁榮和開明,正是美國一路以來支持扶植台灣的「業績記錄」(track record)。(編輯:林克倫)11206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印太戰略新軸線3 / 參與四方對話與美聯合軍演 印度低調不刺激中國
172.30.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