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1年3月
全世界的眼光都關注著東南亞,正因為當地的生產力、消費力成長快速,中產階級倍數增加,伴之而來的是勞動力競爭激烈、年輕工人出國意願下降;而台灣、日本與韓國卻因人口老化,亟需引進移工。
全球中央2021年3月

未來動物園趨勢 小而美的保育天堂

2021/3/16 09:5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動物園日後優先要務應是動物福祉而非取悅人們,基於這個出發點,動物園未來會更像是受保護的「聖地」,而不是養著動物供人類娛樂的遊樂園,但這樣的模式未必不能吸引遊客。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長)   

距離人類第一個現代動物園─倫敦動物園(London Zoo)開幕至今,已近兩個世紀,動物園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的動物園經營者都發現,要平衡娛樂、教育與保育的要求越來越困難。2016年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工作人員射殺17歲的大猩猩哈蘭貝(Harambe)以拯救誤闖柵欄的男童,引發動保人士抗議,更凸顯當前保護動物的主張,已超越保護人身安全的訴求。

大象卡萬的腳鍊 全球悲傷動物園縮影

《華盛頓郵報》報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的馬格哈札動物園(Marghazar Zoo)去年12月關閉後,如今園內雜草叢生宛若廢棄監獄,鏽跡斑駁的鐵籠讓人不難想像園內動物多年所受的不當飼育。最陰森者莫過於園內最吸睛的亞洲象卡萬(Kavaan)待了30年的水泥庫房,牠在園內長年腳都被鐵鍊繫住,只能來回遊蕩,現在地上還能看到生鏽的鐵環。

在保育人士長期奔走,與巴基斯坦一名理念派法官追究動物園飼育方式後,去年12月卡萬終於得以離開馬格哈札動物園,搬到柬埔寨一處野生動物庇護所。馬格哈札動物園也終於關園,未來將轉型為野生動物保育中心。

巴國動保人士賓納維(Muhammad bin Naveez)說:「馬格哈札動物園裡只有一名合格的獸醫,其他所有園內職員都沒受過管理與照顧動物的訓練,多年來我們一直點出問題,但此前根本沒人理我們。」

除馬格哈札動物園外,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白夏瓦動物園(Peshawar Zoo)月前有長頸鹿死亡;喀拉蚩動物園(Karachi Zoo)近期發現一些獅子餓死;擁有150年歷史的拉合爾動物園(Lahore Zoo)近年屢傳黑猩猩、孟加拉虎、黑熊病死,其他一些動物據報導則出現嚴重心理疾病的症狀。世界動保人士認為,發生在巴基斯坦這些動物園裡的狀況只是冰山一角,全球很多動物園都有類似狀況。

人們觀賞在籠子內動物的現代動物園概念將近200年,世界第一座現代動物園是1828年開幕、1847年對公眾開放的倫敦動物園,如今有越來越多人出於確保動物福祉,認為應廢除動物園及把野生動物拿來當人類娛樂的觀念。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在現任市長拉雷塔(Horacio Rodriguez Larreta)一聲「圈養是可恥的,造就的悲劇比歡樂更多」帶頭下,將市內的動物園關閉。但與其說讓動物園走入歷史,不如說透過大幅轉型保有繼續存在的價值,若能改善一些指標並採行新做法,未嘗不能讓許多現代動物園存續並與時俱進。

動物園走向小而美 物種在地化而重保育

動物園日後最優先的要務當是動物福祉而非取悅人們,基於這個出發點,動物園未來會更像是受保護的「聖地」,而不是養著動物供人類娛樂的遊樂園,但這樣的模式未必不能吸引遊客。美國加州的「海洋哺乳動物中心」(The Marine Mammal Cent re)、猶他州的「動物好友協會」(Best Friends Animal Society),就能做到既是動物保護天堂,也依然是觀光熱點。

將營運焦點從遊客體驗轉至動物福祉,意味需讓動物所處環境模擬得更像野外,這牽涉園方需分配給動物的空間將遠高於現行大多數傳統動物園。

讓動物享有更大空間只是其一,如何讓環境氛圍變得更像野外又是另一回事,最好能讓動物更貼近回到棲地,非但困難且成本昂貴。因此拿美國來說,可能只有北部一些州的動物園可以擁有北極熊,對於像馬來西亞等熱帶國家而言,動物園內就不該出現北極熊或企鵝。

這也代表動物園要變成更適宜動物的環境,園內的物種無論是本國原生或外來都得變得更少,動物園規模變小也有能讓動物獲得更多關照的好處。一些特定的動物像大猩猩、大象、鯨豚類則不該再出現於動物園,因為沒有動物園能營造出這些動物能徜徉的野生環境。

英國慈善機構「野生動物福祉」(Wild Welfare)指出,未來動物園的趨勢為加強動物的救援與照護、著重在地物種保育與疾病防治、會採用更多數位科技與擴增虛擬實境、停止動物表演、不圈養需要廣大巡遊空間的大型動物,僅飼養環境適合的在地動物,這意味像新加坡的動物園不再養北極熊,倫敦動物園不再養大象等。

德國的科隆動物園(Cologne Zoo)已嗅得出未來動物園的味道。園方與Snap公司以一款名為Snapchat的手機App擴增虛擬實境,遊客先用手機下載App,到動物園時在空籠子前掃描QRcode後,就能在手機上看到瀕臨絕種的西伯利亞虎、亞洲象等在籠內活動的虛擬實像。

野生動物園設計專家魯德倫(Stacey Ludlum)說:「以後在動物園內的體驗,將是遊客在遊園時直接感受到保育觀念,動物園本身就是一個保育組織。」完成轉型的動物園將能持續生存,甚至更興盛,反之則會被淘汰。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請填入文字內容.....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搭機羞羞臉 歐洲臥鋪火車起死回生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