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邱梁城「如光漫漫」大型個展 釋放對雕塑的熱情

2021/12/7 21:57(12/7 22: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7日電)埋藏內心對雕塑的渴望20餘年,藝術家邱梁城40多歲才鼓起勇氣去念北藝大美術創作研究所,重拾對於陶土雕塑的熱情,大型個展「如光漫漫」將展現他對時間、空間特殊的人生哲學。

邱梁城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這是他第9次個展,但也是第1個近幾年專心立體雕塑創作的大型個展,作品強調精神性,每個作品間都有他創作時的內心轉折脈絡,宛如德國哲學家與藝評家班雅明講的「靈光」(aura)。

「靈光」是班雅明在「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的核心概念,他將「靈光」定義為「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雖遠,仍如近在眼前」。邱梁城則說他在創作「如光漫漫」這一系列作品時,完全感受到班雅明所說雖遠猶近之感。

邱梁城表示,一次他去海邊經過北海岸,人家是看波浪拍打海岸,邱梁城卻回望大屯山與陽明山,那個視覺經驗讓他非常有感,「那個山巒那樣層層疊疊,光在大的山景山谷間映照,有亮有暗。你可能有看到某棵樹非常明顯,是很顯眼但很模糊,因為那太遠了,根本沒有焦距。」

這給邱梁城很大的啟發,遠的樹木該是模糊的,但他反而覺得清晰,也印證眼之所見未必實像,這樣的觸動也展現在邱梁城這次一系列的作品中。

邱梁城表示,藝術家也是他的高中美術老師楊元太對他的創作影響非常大,「他是我的老師、朋友,也情義如父。」邱梁城說,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談技法,高中3年沒有教過大家畫過畫,「但他帶畢卡索、羅丹跟米羅這些大藝術家的畫冊跟我們分享,談藝術,唸文學名著,跟我們分享對人生與藝術的體悟。」

對一個鄉下嘉義東石高中的學生來說,這些畫作幾乎為邱梁城打開了全世界。考大學時邱梁城第一志願是台藝大雕塑科,結果沒考上,念了美術印刷科,畢業之後開了一間設計公司,專做畫廊或是美術館的作品集、海報等設計,就這樣過了十多年,強迫自己投身工作,將創作放兩旁。

但是創作的火苗不曾被澆熄,邱梁城說他內心對於創作的呼喊還是非常強烈,這是他的藝術夢醒。在妻子與家人毫無條件支持下,邱梁城考取北藝大美術創作研究所,專注以陶作雕塑創作。

「回到學校念書,同班同學都笑說我跟他爸年紀一樣大。」但重回校園生活,卻是邱梁城內心的企盼,2011年他赴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擔任研究所交換生,專攻雕塑,受上條老師影響,學習做「赤燒」的燒陶技術。

邱梁城說,「赤燒」的作品都很巨大,有些甚至跟房子一樣大,窯都得重新開。但也因這裡的作品尺度差異大,身體感也完全不同,「對我來說是密集勞力工作,但作品大,身體感完全不同,大概練過12噸以上的土,特別是完成大型的赤燒作品,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經驗。」

「等了20多年再回到雕塑這條路,覺得很親切,畢竟高中就從老師那邊熟識這個材質。」現在投身陶土雕塑創作,邱梁城的作品經常帶給觀者一種自然、自由卻又神秘的複雜感受,他的作品沒有刻意的造型風格,線條飽滿,帶給觀者似動非動的視覺狀態。

邱梁城表示,他想在作品中表達「最大的不變就是變」的生活哲學心態,因為認知這一點,他在創作過程將這些觀點內化為他作品的狀態。這次展覽地點空間夠大,能展現其大型陶土創作,不談單件作品意義,展覽中每件作品與作品之間相連構築出的場域,都深富哲思。

「如光漫漫」邱梁城個展將從即日起到2022年2月12日展出,地點在非畫廊。12月11日將有台藝大客座助理教授沈伯丞專家導覽。(編輯:張芷瑄)11012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