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新竹馬偕醫院出現全球僅百例罕見疾病

2016/1/15 11:2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魯鋼駿新竹市15日電)新竹一名40歲女子在新竹馬偕醫院健康檢查時發現脾臟有腫瘤,手術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全球僅100多例的罕見良性「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

院方指出,該女子6年前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脾臟有2公分大腫瘤,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診斷為一良性血管瘤,經長期追蹤,發現腫瘤增大至5公分,因懷疑有惡性可能,經病人同意給予執行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全脾臟。

手術進行順利,將腫瘤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全球僅100多例的罕見良性「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

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張政傑醫師表示,脾臟很少會長腫瘤,而「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更是較罕見的良性血管瘤,尤其脾臟腫瘤幾乎不會有什麼症狀,除非腫瘤大到一個程度,才有可能摸到左上腹腫塊,或壓迫到其他器官產生疼痛,因此病患常是在進行其他檢查時意外發現。

張政傑說,「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即屬一種血管性病變,目前成因不明;血管瘤不會造成脾臟的功能性變化或腫大,因此病患幾乎不會有症狀,透過電腦斷層檢查,腫瘤呈現較暗的影像,在核磁共振影像下「車輪狀」特色,包含軸心及輻射擴散狀。

新竹馬偕一般外科主任葉孟青指出,「脾臟硬化性血管結節腫瘤」於西元2004年正式定名後,目前全球文獻以個案報告為主,統計顯示男女患病比例為1:2,年齡區間散佈在22至74歲間,好發年齡約在40歲左右,腫瘤大小從3到17公分不等。1050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