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李怡看民主轉型:台灣成功靠自己幫自己

2022/3/19 19:44(3/20 16: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19日電)香港資深時評家李怡移居台灣近1年,病癒後18日首度公開亮相談民主與良心。他評論兩岸三地的民主化進程:「台灣算成功了,香港已經敗落,而大陸比文革還不如。」

「有句話很重要,叫自力救濟。」李怡於1970年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2年更名為「九十年代」),長期報導與分析台灣民主運動,如雷震案、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義雄案、陳文成案,以及鄭南榕自焚事件。

他指出,當時「台灣人靠自己幫自己」,把他們寫好的文章或事件的真相傳送至香港,藉由外轉內的方式再回到台灣的「黨外雜誌」發表,「人須先自助,別人才會幫你」。

例如1978年在香港出版的「雷震回憶錄」,便是經由現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輾轉送到人權工作者梅心怡手上,後才託付給李怡,「我就是發稿,盡到一個新聞人的責任」。

李怡自嘲,1988年第一次到台灣時,因為立場偏左被警總冠名「李匪怡」,文化圈因「匪夷所思」的諧音,稱他為「李所思」。當時台灣剛解嚴,來聽演講的人潮擠爆現場,但隔年發生六四事件後,他再來台灣演講卻只剩小貓兩三隻,「跟台灣人講大陸民運、六四事件,沒人理你;就像你跟大陸留學生講高雄事件(或稱美麗島事件),他們不在乎一樣,台灣和大陸沒有共同情感與文化基礎」。

在台灣民主運動活躍的80年代,關注的香港媒體不多,「民主跟老百姓的日常沒有太大關係,也看不見,但它是每天發生的事,頃刻間就失去了,香港便是如此。」李怡說。

他認為,香港的幸運也是不幸,過去幾十年在英國的保護傘下,享受自由法治卻缺乏民主意識,也因為太容易得到,沒仔細思量這兩樣東西其實是需要制度保障。「年輕朋友跟我說,現在日本人都不去投票,生活有小確幸就夠了,投票幹嘛?跟我沒關係!」

「台灣雖然轉型成功,但仍要警惕強權壓制,行使民主唯有經過選舉。」李怡舉名小說家金庸為例,他1985年去北京參加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回來後稱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礎,是法治加自由,「金庸說民主他很喜歡,但實在不需要」。這件事現在看起來格外諷刺。

力量不夠或很小都沒關係,李怡認為,不能什麼都不做就放棄,或光想靠大國高枕無憂,「自己幫自己,別人才會幫你」。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有句名言,「儘管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但真理卻往往敵不過強權」,這句話倒著理解,是他堅信儘管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但「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

相較於台灣民主運動的成功,香港雖然目前遭遇挫敗,但李怡從「反送中」運動看到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幾乎所有的香港人都認定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或廣義的香港人。」不管是抗爭者或反對抗爭者,甚至已移民海外者,當被詢問是來自哪裡時,答案都非常明顯。

就李怡的觀察而言,這是香港自1997年回歸後,整體社會最大的改變,雖然接下來的發展無法預料,但他能肯定的是,「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話,中共永遠得不到香港」。如果按照「基本法」22條走,中央不伸手干涉香港選舉,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但暴政已經形成,再也回不去了。他也鼓勵香港人,任何憑良心驅使去做的事情,不會永遠沒有是非,一時的挫敗不是總結。

85歲的李怡,病癒後首度公開亮相,18日在左轉有書出席電影「時代革命」座談,與導演周冠威透過視訊隔空對話。

李怡大病初癒卻思慮清晰,雖然身體常常感到不適,但仍勤於筆耕,他幾乎天天在臉書更新自傳「失敗者的回憶錄」,期望能記錄下人生中曾經歷過的自由香港留給下一代。(編輯:楊昇儒)11103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