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機器人幫復健 車禍腦傷肢體偏癱女重新站立行走

2023/12/27 16:32(12/27 16: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27日表示,一名女子因車禍腦傷、肢體偏癱,在接受3個月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後已能重新獨立站立、嘗試行走,狀況持續改善中。(大千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管瑞平傳真  112年12月27日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27日表示,一名女子因車禍腦傷、肢體偏癱,在接受3個月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後已能重新獨立站立、嘗試行走,狀況持續改善中。(大千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管瑞平傳真 112年12月2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27日電)機器人復健逐漸被廣泛運用,苗栗1名女子因車禍腦傷、肢體偏癱,生活起居仰賴家人協助,經接受3個月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已能重新獨立站立、嘗試行走,持續改善中。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復健科主任蔡建宗今天分享個案表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目前已被廣泛運用在創傷型腦傷、中風、脊髓損傷、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病變導致下肢無力的病人,可協助強化病人肢體動作感覺回饋的整合,並刺激大腦對動作的感知與成像,讓大腦重新學習動作控制。

蔡建宗指出,個案33歲黃姓女子因車禍造成腦部外傷,導致左側肢體偏癱、左手肘骨折、左下肢垂足,住院2個月後接受傳統復健,然而軀幹能力不佳,即便坐在輪椅上,身體還是會向左側傾倒、無法自己轉位,生活起居都需仰賴家人協助。

經過評估後,黃女每週進行1至2次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接受3個月訓練後,已能獨立站立,並搭著家人的肩膀自行行走,在室內已不需要使用輪椅協助移動,走路的步距及速度也持續進步中。

大千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佩真指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復健訓練,可依個案狀況調整適合的功能性活動訓練,透過感覺的回饋來誘發大腦重塑性,可以補足傳統復健治療不足之處。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以黃女為例,起初練習站姿維持,因穿戴機器人重量約6.8公斤,可讓她感受患側肢體的負重感,進而訓練左側肢體的力量來達到平衡,待左下肢更有力、站姿維持穩定後,再慢慢練習跨步動作、單手扶固定物時雙腳重複蹲站、行走訓練及踩踏階梯練習,經過一連串練習,黃女順利從坐輪椅,到起身行走,已有明顯改善。

蔡建宗表示,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可針對病人狀況,量身訂製復健計畫,讓病人從坐姿、站立、轉位到走路,盡早進入步態訓練,把握復健黃金期,重新回歸獨立自主的健康生活。(編輯:李錫璋)11212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