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論研究 應破除比附西方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今天表示,學者做研究難免比較中西異同,但「比較」必須盡量避免流為「比附」,把西方當成先進的典型。
余英時昨天出席唐獎頒獎典禮,致詞時指出,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到最近幾十年來,漢學研究已有十分重大的改變,學界承認中國文明是循著自己的獨立途徑成長起來的,擺脫西方歷史模式的籠罩,揭示中國歷史變動的獨特過程和方式。
余英時今天在台北發表「中國史研家的自我反思」專題演講,進一步闡述上述觀點。他強調,考古和史學研究已證實,中國作為一個古老文明不但起源於本土,且大體上是獨立發展起來,他就曾將中國文化特色追溯至孔子出現前夕的「軸心突破(Axial breakthrough)時期」。
余英時認為,研究中國史需重視中國獨特的途徑,但不能採「孤立主義」,因為獨特性只有在與其他文明的對照下,才能堅實建立起來。
余英時認為,比較中西文化仍是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比較」不能流為「比附」。後者是學界常見的弊端,例如早期馬克思史學派,假定中西尋同一歷史規律演進,但中國遠遠落在西方後面,流露出西方中心論的意識。
余英時反對「比附」西方,他舉例,民主在「概念」上是西方的,但「內容」卻可能是普世的價值,中國儒家就非常重視人的尊嚴,「民主的一些重要價值,對中國人來說並不稀奇。」
余英時認為「比附」最大的問題是,至今沒有一個史學家,能夠成功建立起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歷史規律。自然科學可以建立「通慣性的規律(general laws)」,史學則只能建立「通慣性的概括(generalization)」。
但余英時也提醒,研究中國史不能孤立,不管其他文明的比較,尤其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中國的中國,也不是東亞的中國,而是世界的中國,「就像貝多芬的音樂不是西方的,而是世界的一部份。」1030919
- 2021/08/10 21:42
- 2021/08/05 12:20
- 2021/08/05 12:12
- 余英時論研究 應破除比附西方2014/09/19 16:19
- 2014/06/20 13: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