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貝聿銘遺留世界建築瑰寶 羅浮宮金字塔曾遭唾棄

2019/5/17 12:24(5/17 12: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紐約16日綜合外電報導)享譽國際的華裔美籍建築大師貝聿銘今天辭世,享嵩壽102歲。他的代表作有法國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當時重整羅浮宮門面的設計被採用時,曾引起法國民眾激烈反彈。

「藝術新聞」(ARTnews)報導,貝聿銘經常利用觀眾看待建築空間的方式來玩設計,不太強調結構的特定形式屬性,而是注重其整體效果。貝聿銘曾經說過:「一棟建築物的設計和建築風格並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社群。它會對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除了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和美國華府國家藝廊東廂的作品外,許多藝術機構設計也出自貝聿銘之手,像是盧森堡現代美術館(Muse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和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1995年落成的美國克里夫蘭搖滾名人堂博物館(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也是他跳脫常規的作品之一。

儘管貝聿銘長達60年的職業生涯留下不少令人難忘的傑作,但他最知名的設計還是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1981年他開始與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合作,展開羅浮宮擴建計畫,多數巴黎人同意羅浮宮設計過時,需要進行翻修。

貝聿銘設計出位於羅浮宮拿破崙中庭(Cour Napoleon)的金字塔,決定不只是讓訪客走過地下道抵達入口而已,而是向眾人宣告入口在這裡。

貝聿銘1985年接受「時代雜誌」(Times)訪問時說:「你需要受到一個某種很棒的空間歡迎。因此,必須要有屬於我們時代的東西,這個空間必須聲量夠大,必須要有光線和表面象徵,能夠讓人一看到就說『啊,這就是入口』。」

貝聿銘跟許多在巴黎要改建建築的設計師一樣,在羅浮宮金字塔建造初期受到當地民眾和專家極力反對。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甚至在頭版以「自大狂」作為斗大的標題,痛批貝聿銘的設計。

貝聿銘回憶起1984年他將金字塔設計展示給巴黎歷史古蹟委員會(Committee on Historical Monuments)看時,受到不友善的對待,他的翻譯員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將開會內容解釋給他聽。

1989年完工的羅浮宮金字塔如今是巴黎最多人打卡的觀光景點之一,地位與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和其他傑作並駕齊驅,讓人幾乎難以想像當初曾引起如此大的反彈聲浪。(譯者:陳昱婷/核稿:盧映孜)10805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貝聿銘辭世 東海大學學生路思義教堂緬懷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