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8年10月
人們在過去10多年見證了一場數位智慧革命,但另一場革命也悄然無聲地運作,透過手機和電腦發生的全球大規模監控行動正在進行,監控範圍從過去的公共場所,滲透到每個人的隱私生活。
全球中央2018年10月

網路巨頭連爆個資外洩 歐美隱私意識抬頭

2018/10/12 14:4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Facebook、Gmail陷個資外洩風暴過後,網路用戶正用更高道德標準檢視過去近20年迅速致富的網路業創業家。無論臉書、Google怎麼因應法規面的緊箍咒,歐美隱私意識抬頭、管理日益嚴格的趨勢短期內已難撼動。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7月25日,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公布財報,第二季營收成長42%,照理講是個亮麗數字,當天創歷史新高的股價,盤後卻大跌近9%。臉書隨後召開電話會議向分析師說明業績與展望,股價不但未止血,反而如自由落體般直墜,跌幅一度達23%。

隔天,臉書股價暴跌19%,市值蒸發1,191 億美元(約新台幣3.6 兆元),創美股上市公司單日市值蒸發金額最高紀錄。根據《富比世》(Forbes)富豪排行榜,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身價縮水154 億美元,全球富豪排名從第四掉到第六。

過去幾年,臉書財報幾乎未讓投資人失望,股價扶搖直上,成為美股科技飆股FAANG 集團(臉書、蘋果、亞馬遜、NETFLIX 和Google)一員,這次卻重重摔了一跤,究竟是什麼因素讓投資氣氛出現如此重大轉變?

回到那場關鍵的法說會,祖克柏以「又是亮麗的一季」形容臉書第二季業績,但42% 的營收成長其實不如市場預期。更重要的是,臉書用戶成長趨勢出現警訊,連帶影響營收成長前景,令投資人驚覺,臉書捲入個資外洩醜聞的衝擊,比想像中嚴重許多。

臉書公布,第二季美加地區日活躍用戶數(DAU)為1.85 億人,與第一季持平;歐洲日活躍用戶數則從2.82 億人降至2.79 億人。臉書高層指出,歐洲嚴格的隱私新法第二季生效,導致用戶減少。

這部新法名為《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2016 年立法通過,今年5 月25 日起實施,被視為史上最嚴個資保護法規,涵蓋相片、定位以及指紋等生物特徵資料,並要求企業徵求用戶同意使用個資時,必須以「明確、充分告知和不含糊」的方式「獲得」同意。

包含臉書在內的眾多社群網站,都在第二季公布修訂後的隱私條款,重新獲取用戶同意。在臉書爆發個資外流醜聞後,不少用戶提高警覺,趁機選擇與臉書劃清界限,使得歐洲「臉友」不增反減。不只臉書,推特(Twitter)活躍用戶數量也減少,導致股價在7 月27 日應聲暴跌21%。

今年3月, 英國政治顧問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控不當取得臉書8,700萬用戶個資,協助川普在2016 年競選美國總統。事件曝露臉書的用戶資料管理鬆散,祖克柏被迫認錯,並於4月赴國會接受議員輪番拷問,5月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以示負責。

《紐約時報》報導,臉書精準鎖定(microtargeting)廣告受眾的技術,讓廣告主能依網路用戶所在位置、政治傾向和各種特定興趣,來選擇廣告鎖定對象,甚至能在臉書每日15 億的活躍用戶中,精準鎖定20名用戶,讓競選團隊能將特製訊息呈現給一小群選民。專家憂心,這類技術恐被用來操控選民,助長日益嚴重的政治極化現象。

擁有22 億用戶的臉書捲入個資外洩風暴、鬧得滿城風雨之際,Google 旗下電子郵件服務Gmail 也被踢爆開後門,讓第三方軟體開發商檢閱數百萬用戶的收件匣內容。

《華爾街日報》7 月報導,訪談數十名電郵相關程式開發與資料公司的在職與前任員工發現,Google持續讓數百家外部軟體開發商,掃描數百萬註冊使用購物比價、自動化旅遊規劃等郵件相關服務的Gmail 用戶收件匣。這些開發商訓練電腦甚至人工閱覽Gmail 用戶郵件,Google 卻疏於管理。

Google 表示,只將資料提供給審核通過的外部開發商,而且用戶必須明確同意,開發商才有郵件存取權。但報導指出,外部開發商能自由處理用戶個資顯示,Google 與其他科技巨擘即使宣稱加強保護隱私,暗地裡仍開後門給監督規範不同的其他廠商。

眼見歐盟通過並實行GDPR,科技業群聚的加州議會也起而仿效,於6 月無異議通過第375 號法案(AB 375)。這部新法將於2020 年生效,讓網站用戶有權知道臉書、Google 等業者蒐集哪些個資、分享給哪些業者,並握有禁止業者轉賣個資的選擇權。

業界人士認為,這部新法嚴格程度不如GDPR,卻已是美國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規。隱私保護倡議團體則表達憂心,認為其中包含漏洞,科技公司若遇到用戶禁止轉賣個資,可能繞個圈圈以「分享」為名,將個資提供給第三方業者使用。

個資外洩風暴過後,網路用戶正用更高的道德標準檢視過去近20 年迅速致富的網路業創業家。無論臉書、Google 怎麼因應法規面的緊箍咒,歐美地區隱私意識抬頭、管理日益嚴格的趨勢短期內已難撼動,過去靠吸收龐大用戶獲取大量個資從而獲利的如意算盤,未來將更難化為白花花的鈔票。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簽證手續簡化 烏茲別克掀起中亞旅遊熱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