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阿比查邦巡迴展 遊走記憶與真實的影像夢

2019/11/29 18:40(11/29 18: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9日電)坎城金棕櫚獎導演阿比查邦首度在台辦展,他今天在北美館表示,20多年前受台灣新浪潮電影影響,因而走上創作的路,而這次展覽透過光影,展現他如夢般的過往記憶。

台北市立美術館今天舉辦「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展覽開幕記者會,此展為紐約國際獨立策展人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ICI)製作的國際巡展,由格拉西亞‧卡威望(Gridthiya Gaweewong)所策劃,聚焦在泰國藝術家暨獨立電影製作人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藝術實踐。

展覽涵蓋阿比查邦拍攝的短片、錄像作品、影像日記、攝影輸出以及文獻素材,呈現出豐富的創作光譜,有別於他在劇情長片創作面向。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出生於泰國東北的孔敬市,大學時期主修建築,之後到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修讀電影製作。

1994年他開始拍攝第1部實驗短片,2000年首部長片「正午顯影」,以融合紀錄片與虛構敘事的特殊手法驚艷影壇;後續拍攝「極樂森林」、「熱帶幻夢」也前後在坎城影展獲獎,2010年更以「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獲得第63屆的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同年因金馬影展規劃焦點影人專題「慾望叢林的召夢師—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受邀來台。

阿比查邦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20多年他看了許多台灣新浪潮電影,包括侯孝賢、蔡明亮、楊德昌的電影,都帶給他許多啟發與影響,讓他走上電影創作的路,而今他把自己多年來的創作帶來台灣展出,「有點像是對我的創作發源端致敬。」

過去20年來,阿比查邦一直以深具反思性、非線性的作品,探索信仰、記憶與重生,手法多汲取家鄉泰國東北一帶的敘事傳統。

他的故事反映了各種文學和電影類型,包括科幻、冒險、神話,以及美國實驗電影,融合為其獨特的超現實主義風格。

他的劇情片和實驗計畫,涵蓋日常生活與超自然元素的描寫,個人記憶與稍縱即逝、靈異神怪的元素交織一處,召喚著歷史的流變。

阿比查邦表示,這次的展覽主題為光影和記憶,記憶他不同時期的成長歷程,作品多半與他的家鄉泰國東北部有關,雖然他說,「在泰國長大的經歷不是那麼愉快,成長過程中,學到的都是政治宣傳的教育,長大後才知道真實有很多種面貌和層次。」而他透過作品講述教室以外的真實,藉此重新看待他的身分認同。

阿比查邦指出,在泰國東北生活很困苦,「這裡有著愛恨交雜的兩個極端」,然而他也透過這個地區,呈現人世間中總是存在著兩種極端,像是生與死,歡愉和悲傷等。

「子彈」為阿比查邦第1部實驗影片,探討光與時間的表現手法,在他後繼的創作生涯中仍持續不輟;「窗」則是他的第1件錄像作品,運用鏡頭幾近靜止的小幅度移動,即興捕捉物體之間幽微的自然現象。除了最早期的創作,近2年的新作也在展覽曝光。

阿比查邦的作品時常關注泰國政治與社會現實,尤其關注因個人或政治因素被排除在歷史外的邊緣人物聲音。「無名的力量」向2006年處於政治動亂之中的泰國及國內同胞致敬,並獻給與其同鄉的建築勞工。

錄像作品「在水一方」,拍攝英國女演員蒂妲史雲頓在鏡頭前回憶她曾做過的夢,兩人也合作電影「備忘」(Memoria),預計2020年發行。

透過阿比查邦拍攝的朋友、家人、長期合作夥伴,走進他的私密世界,最後他以關注家鄉社會現實的創作為重要終章,打造出一個作品相互對話的影像劇場。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展,明天起至2020年3月15日在北美館展出。(編輯:葉俐緯)10811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