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家有自閉兒 大學教授分享媽媽經

2015/6/3 12:58(6/3 14: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日電)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施慧玲,從不避諱自己家裡有個自閉兒,還成立臉書粉絲專頁公開分享,目前已有書商洽談出書事宜。

施慧玲不僅是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也是國際事務處長,更是兒童人權領域專家。由於家裡有個自閉兒,她還把從兒子身上學到的正面態度,運用在專業上及幫助國際學生。

一般嬰幼兒在9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開口叫「媽」,但施慧玲的兒子到了2歲半還不曾開口說話,直到兒子被醫生確診為自閉症。

施慧玲的父親曾擔任最高法院刑一庭庭長、母親是嘉義第一位女律師,她的先生是中興大學法律系教授,一門四傑都是法律界的佼佼者。她說,「我很感謝上天把兒子放在我們家!」

由於從不避諱家裡有個自閉兒,當夫妻被人詢問怎麼會生下自閉兒時,施慧玲總是說,「生下這樣的孩子,更讓我們夫妻知道原本研究的理論到底是什麼。」

身為兒童人權專家,施慧玲在生下自閉兒之前,曾參與增修「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制定了公家單位若發現自閉兒時,須通報社會局及社工前往家庭、學校探訪小孩等程序。

她說,當自己的兒子被通報社會局時,她才發現「報應都到我身上了!」尤其社工員走進她家的那一剎那,她才明白「法律走進家庭」對一個家庭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自從兒子被通報社會局後,施慧玲也從理論走了出來,瞭解到修訂的法律太理想化與不合用,因為沒有父母是完美的,父母也會有情緒、也會憤怒。

她說,「兒子教我生命應照著最適合他的歷程走,而不是把孩子強拉進你的地圖,叫他在裡面走,這個觀念讓我在工作上更如魚得水。」

因為擔任學校國際事務處長,施慧玲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學生與國際生,她從育兒的過程中體認到,國際處也應幫助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發展的路徑。

她舉例說,「孩子多益考800分,出了國,卻在機場迷了路,這樣的孩子國際化了嗎?」

因此,施慧玲以母親的角度來對待國際生,幫助他們在中正大學的求學路更順利,因為「再聰明的學生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要有人引導他熟悉這個環境。」

許多朋友聽完施慧玲的媽媽經,都鼓勵她在臉書分享經驗,於是她成立「施慧玲的媽媽經─不一樣的自閉兒」粉絲專頁,1年來共累積37篇長篇文章,也成為她與孩子另一個成長的空間。

施慧玲的一個粉絲在出版社擔任編輯,因為長期關注「施慧玲的媽媽經」,認為施慧玲的經驗非常值得讓更多人看見,於是與書商一起洽談出書事宜。

她說,「以前我認為教育自閉兒,應該是我們家自己的事;但當兒子在自己的臉書分享他的玩具屋、交了許多朋友後,我發現教育自閉兒,不再只是我們家的事了!」

施慧玲表示,自閉兒的教育不能關起門來處理,希望藉由她的經驗分享,能讓社會一起學習如何對待特殊孩子、欣賞每位孩子的特殊性。10406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