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美儒學先驅 97高齡狄百瑞獲唐獎肯定

2016/6/20 12:01(6/20 16: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20日專電)美國儒學開創性代表人物、高齡97歲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狄百瑞畢生致力史學研究,引領東、西方學術潮流,搭起儒家與當代世界的橋樑,榮獲第二屆唐獎漢學獎。

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迄今獲獎無數,2014年剛獲得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在白宮接受美國總統歐巴馬接見,表彰其對人文學術研究的傑出貢獻。

他認為,受到國家級的唐獎肯定,是對他個人的「至高榮譽」,重要性等同國家人文獎章,也是對哥大以及與他共同協力研究的學者們,努力推動研究亞洲傳統漢學、史學的高度肯定。「如果說他對漢學有什麼貢獻,可能就是把儒家及宋明理學介紹給美國,讓美國瞭解亞洲史學及文化的重要性」。

狄百瑞同時深信其學術工作的重要部分,是「讓亞洲價值及其傳統自己發聲」,使全球瞭解,同時協助將亞洲古典文化融入哥大學程。

他期盼這次獲獎,能鼓舞其他高等學府也能引進或發展類似哥大的漢學研究課程。

高齡97歲、已從哥大退休多年的狄百瑞,是美國中國儒家思想史研究巨擘。1953年獲哥大博士學位後,就留校教授中國思想,並從事儒家研究,著作等身,迄今撰寫或編輯專書達30本以上,堪稱美儒學開創性代表人物,對全球儒學研究貢獻卓著。

狄百瑞開玩笑說,自己退而不休,從來沒有真正退休,只是「半退休」。

他幾乎天天都到哥大東亞系Kent Hall大樓5樓專屬研究室,維持閱讀習慣,同時熱愛教學,協助學生做研究;2013年,他甚至還推出「偉大文明的對話」(The Great Civilized Conversation: Education for a World Community)一書,顯見其對學術的尊重與熱情。

畢生研究中國儒家史學,尤其專注宋明理學的研究,並對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黃宗羲,研究頗深,晚近從狄百瑞的著作更可看出他對人類文明前景的關注。

他專注中西文明的比較和互補,2004年出版的「高貴與文明」( Nobility and Civility : Asian Ideals of Leadership and the Common Good),強調僅以西方觀點看待或引導世界文明走向,已不符多元文化主義流行的今日。

提到中西文化差異,狄百瑞相信儘管背景不同,彼此絕對有「共通性」或相同的價值。他早在1990年出版的「為己之學」(Learning for One's Self: Essays on the Individual in Neo-Confucian Thought)中,就試著在儒家人格修養和西方個人主義間找到彼此可以共通之處。

他也引述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史學泰斗余英時教授的主張,余英時曾力倡中國傳統歷史與文化以其獨特性不應套用西方文化模式,但也提及漢學應避免陷入「大中國主義」(Sinocentrism)的危險,強調東西融合的重要性。

狄百瑞鼓勵後輩除了瞭解自身文化背景外,還要研讀世界其他文化與史學精典,發展深度對話,進而透過不同文化的獨特性,學習跨越與共享文化價值,這將是未來公民社會的主要基礎。

狄百瑞相信亞洲有各自源遠流長的獨立傳統,不會走上西方希望的道路。除了儒家和印度傳統具有的活力外,也抱持開放而多元的文化主義,不同文化傳統間需要溝通、對話,努力在異中求同,才能彰顯人權和公民社會的價值,解決世界上各種危機。1050620

※你可能還想看:
獨排眾議 狄百瑞主張儒學非現代化阻礙
美國倡導新儒學研究的領軍人物 狄百瑞倡文明對話
狄百瑞作學問態度嚴謹 論文一修40年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唐獎漢學獎狄百瑞 倡文明對話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