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愈低愈愛去 越南咖啡店裡精打細算的一群人

推薦閱讀
咖啡於19世紀由法國殖民者引入越南,迄今已是越南庶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越南首都河內,每走幾步就有一家咖啡店,只要看起來衛生乾淨,生意多半穩定,新店也源源不絕地開張,市場好像永遠不會飽和。
走進越南本土咖啡店,最便宜的一杯約3萬越南盾(約新台幣35元),最貴則可能要7至8萬。有些人認為年輕人頻繁出入咖啡店是一種浪費,因為像大學生這樣的族群,一小時打工所得有時還不夠買一杯咖啡。
越南市場研究公司Mibrand調查顯示,最常光顧咖啡店的群體月收入介於500萬至1000萬越南盾(約新台幣5826元至1萬1653元),其次是介於1000萬至2000萬越南盾之間。兩者每週消費頻率約為1至3次,差距不大,年齡集中在18至30歲。
調查指出,收入偏低者與中產階級是咖啡店的主要客群,職業包括基層上班族、自由工作者與學生。這一結果在越南網路上引發討論,不少當事人現身說法,有人甚至自嘲,「就是沒啥錢,才去窩在咖啡店」。
河內市紙橋區(Cau Giay)是知名的文教區,轄內小型咖啡店密集分布,室內空間設計多元,不僅有高腳椅、倚窗的個人座,也有適合結伴討論的6人橢圓會議桌,牆上還擺放著書與雜誌,宛如圖書館的閱讀室。
大學生阿玄(Huyen)表示,她在校宿舍8人同住、空間狹小,室友來自各系、作息不一,每到期中、期末,她每週有3至5天會待在咖啡店念書,只有睡覺才回宿舍,「考前衝刺會邀同學來,大家一起念書更有動力。」
阿玄每次到咖啡店都點最經濟實惠的越南煉乳咖啡,一杯2.5萬越南盾(新台幣約30元)。她認為,這樣的花費就能換來一個舒適的讀書空間,還有免費Wi-Fi與冷氣,對學生族群來說相當划算。
剛出社會兩年的新鮮人阿玉(Ngoc)月薪約1200萬越南盾,在河內租一間套房最基本也要400萬,為了省錢便選擇與朋友合租,阿玉的工作有一半可遠距進行,不需進辦公室時,阿玉就會帶著筆電到咖啡店「上班」。
阿玉說,和朋友合租的套房只有20平方公尺(約6坪),因為室友也是線上工作,若兩人整天待在空間有限的套房裡,精神與思考很容易疲乏。因此他願意花10%月薪去咖啡店「租」一個工作空間,做為無法獨立租屋前的過渡方案。
越南過去10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大都市裡出現「蝸居族」,收入不豐的年輕人常得擠在小小的套房裡。此外,咖啡店成為遠距上班族的「臨時辦公室」,也反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後的工作型態變化。
一名咖啡店業者觀察,店內常客多是缺乏足夠居住或私人空間的族群,當然也有部分將咖啡店當作娛樂休閒場所,畢竟與看電影或外出用餐相比,喝杯咖啡要便宜許多。因此,在評價這種消費行為時,應避免帶有成見。
正因客群對咖啡店的需求不一而足,有別於台灣、日本、韓國強調個人隱私與靜謐的氛圍,越南咖啡店更允許共享與交流。於是,在這裡喝咖啡不必擔心發出聲音或與他人交談,整體氣氛也更加閒適、輕鬆。(編輯:唐佩君)11405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