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阪世博值得體驗 別讓唱衰聲阻擋腳步

日本大阪關西世博開幕前爭議不斷,從會場建設費用因為通貨膨脹增加,到海外展館誤工、門票銷售慘澹等。然而,世博正式開幕後,儘管仍有零星狀況,記者實際體驗,以及民眾參觀後的回饋大多正面。大阪世博確實相當值得一去,眼見為憑,別讓唱衰聲阻擋了你的腳步。

中央社駐東京特派員戴雅真

2025/4/24 20:04(4/26 11:39 更新)

日本大阪世博會場中,台灣唯一受邀的藝術家賴純純作品「希望之花」在東入口附近展出。中央社記者楊明珠大阪攝 114年4月24日
日本大阪世博會場中,台灣唯一受邀的藝術家賴純純作品「希望之花」在東入口附近展出。中央社記者楊明珠大阪攝 114年4月24日

大阪時隔55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自4月13日至10月13日於大阪夢洲登場,展期184天,經濟效應估算約能達到2兆9000億日圓(約新台幣6700億元),吸引2800萬人次入場。

然而,開幕已超過一週,依舊有聲音質疑,在網路發達的當代社會,原本目的是讓全世界交流的世博有沒有必要繼續舉辦。

大阪世博在日本熱度不高,根據近期日媒民調,回答「不想去」等持否定意見的日本民眾接近7成,「想去」的只有32%。以年齡層來看,「想去」的比例以18至29歲最高,有45%;40多歲也是45%。相較之下,60多歲為25%、70歲以上只有22%,顯示年齡越高,參觀意願越低。

民調雖然沒有細問背後原因,但不難猜想大概是世博的寬闊場地讓年長者卻步,加上日本曾在2005年舉辦「愛.地球博」、1970年舉辦大阪世博,相較於年輕世代,年長者說不定體驗過至少1次,甚至2次世博。至於年輕人,親身體驗世博可能是生平第一次,意願相對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黨傾向」方面,支持主辦世博的「日本維新會」支持者有高達7成回答「想去」,顯示「想不想去世博」在日本並非單純的旅遊意願調查,更像是政治偏好調查。

這次大阪世博出現如此多雜音的背景原因,不能免除政治因素。大阪政壇由大阪維新會主導,是支持大阪主辦世博的主力,這也使得「反維新會」一派抓住世博猛力攻擊。

另外,世博會場未來規劃的可能選項之一為改建成「綜合度假設施」(IR),當中包括賭場,這讓反賭場民意加入反世博陣營,卻也使得批評聲不再純粹,瑕疵處被放大,不禁令人聯想起近年來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取消文化」原指碰到某些言行舉止令人無法接受的公眾對象,網友會以匿名方式批評,在網路掀起「炎上」加以抵制,最終讓對方「被取消」(cancelled)。

拋開立場因素,參加世博的體驗感不比東京迪士尼樂園差,甚至頗有類似之處。

東京迪士尼樂園面積是10個東京巨蛋大,每天平均約4萬5000人次入場。大阪世博會場面積為33個東京巨蛋大,目前最高紀錄是開幕第一天的11萬9000人次入場。

換算下來,迪士尼樂園還更擁擠一些。而且世博的計算方式包含上萬名工作人員,這些人實際上不會搶著和參觀民眾一起排隊。

相較於迪士尼樂園的熱門設施排隊往往60分鐘起跳,世博最熱門的場館如日本館、美國館等,並不需要排那麼久。世博採預約入場方式,和迪士尼搶快速通關異曲同工;甚至因為同樣建造在港口附近的填海造地,溫差大、風大的特色也類似。

台灣人熱愛東京迪士尼樂園,許多人甚至每年一刷。與其去東京迪士尼或大阪環球影城,在世博舉辦期間,不妨把這個遊玩配額用在限定版的大阪世博。

此外,大阪世博招牌、總長2公里的「大屋頂環」(大圓屋頂迴廊)造價344億日圓一開始被罵太貴、是世界上最貴的「遮陽傘」,但目前已被認證為全世界最大的木製建築。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現場觀看就知道,它的宏偉程度已經超越「建築」,幾乎可稱之為「景觀」,壯麗程度也絕非透過照片、影片能夠體會。如果當初被唱衰時就退縮,大阪世博如今就會失去一大看點。

台灣民眾造訪大阪世博,除了前往22日正式開館、由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策劃展出的TECH WORLD館,也不要忘記到東門入口處附近,觀看台灣唯一受邀藝術家賴純純創作、色彩繽紛的「希望之花」。(編輯:陳妍君)11404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