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皇室平易近人 開放著名溫室花園招待記者

推薦閱讀
國王菲力普(King Philippe)和王后瑪蒂爾德(Queen Mathilde)並肩從花團錦簇的長廊那頭走來,在近200位比利時在地及國際記者的歡迎掌聲中,走進巨大穹頂下的「冬季花園」溫室。
一位歐洲老記者在中央社記者旁耳語,他記得上次皇室招待記者是上一位國王時候的事了。
「冬季花園」歷史約150年,是皇家拉肯溫室(Royal Greenhouses of Laeken)裡第一座建築,種了許多亞熱帶植物。溫室群還有滿滿的杜鵑花園、吊鐘花長廊等分區。每年4、5月花季期間向大眾開放3週,門票開賣首日總是出現秒殺、系統大當機。

拉肯溫室花園坐落在占地逾56萬坪、只比南法國家摩納哥略小些的皇家拉肯領地,國王一家居住的拉肯皇宮也在這大片綠地之上。
在這個廣闊豪華的場域,穿著略顯寬鬆西裝的國王看起來毫無貴氣。他輕聲用英語致詞說,雖然許多國際記者來到布魯塞爾是因為歐洲聯盟(EU)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總部所在,但比利時本身也有豐富題材值得報導。
記者們在活動前除了被通知服裝儀節,還特別被要求勿對著國王和王后拍照。當致詞結束、香檳端來時,大家以為菲力普夫婦只會禮貌性地待個幾分鐘,不料他們在記者圍繞出的兩個圈子裡停留了1個多小時。
相較菲力普的靦腆寡言,瑪蒂爾德則活潑健談,逐一詢問記者們來自哪裡,聽到台灣時則「喔」一聲,點頭表示知道,如同這兩年中央社記者與歐洲人初見時常有的反應。
在場一位比利時記者坦言她平常未關注皇室,這次對國王和王后的平易近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皇室制度的丹麥記者也說,歐陸的皇室不像英國皇室那麼戲劇性、總是被八卦小報追蹤。

其實比利時皇室可說是「借來的」。1830年比利時從荷蘭獨立時,國會決定成為君主立憲國家,經歷一番周折終於找到一位神聖羅馬帝國公爵之子,擔任比利時首位國王利奧波德一世(King Leopold I)。
菲力普在2013年即位,由於初期表現得尷尬、拘謹而有「伐木工」綽號,不過他後來幾件與時俱進之舉,受比國輿論肯定。
他是第一個對比利時殖民剛果公開表達反省的國王,曾在出訪剛果的演說中譴責「基於剝削和統治」的「種族主義」殖民政權,並歸還一個殖民時期掠奪的傳統部落面具,被視為歷史性舉動。
他也不介意等待會面遲到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原本按皇室儀節,國王是不等人的。不過,比利時通訊社(Belga News Agency)報導,2023年澤倫斯基出訪比利時,皇室臨時調整國王行程接見他,菲力普還在皇宮耐心等待遲到的澤倫斯基。
澤倫斯基也帶來一個未依慣例預告的禮物-烏軍所駕俄製戰機的一塊碎片。這塊碎片如今在比利時皇宮有一席之地,與國王收到的其他禮物一同展示。
作風平易親民的背後,比利時皇室家族也有本難念的經。
老國王艾伯特二世(Albert II)十多年前爆出婚外情,不久便主動遜位給長子菲力普,但私生女布勒(Delphine Boel)持續打官司爭取公主地位,包括驗DNA等等,八卦程度不亞於英國王室。2020年法院宣判她勝訴後不滿一週,菲力普便大方邀請這位同父異母的妹妹到皇宮作客,為這樁風波畫下句點。
菲力普的弟弟、勞洪王子(Prince Laurent)也是比利時王室的頭痛人物。他曾未經許可穿著海軍制服參加中國官方活動,遭比利時國會投票決定刪減15%津貼;也曾被利比亞投資局控告濫用影響力,試圖阻礙利比亞政府停止補貼他所設立非政府組織在當地的造林計畫。
勞洪欲以自雇者身分參加比利時的社會保險,4月也被法院判定無資格,因為他每年領取皇室津貼40萬歐元(約新台幣1388萬元)。
相形之下,菲力普的妹妹、阿斯特麗德公主(Princess Astrid)表現合乎期待,常進行經貿外交,包括2022年率半導體團赴日本、今年以來出訪印度、美西促進貿易等。
菲力普的孩子們,尤其身為王位繼承人、可望成為比利時首位女王的伊麗莎白公主(Princess Elisabeth)更是受民間歡迎,也適時展現親民作風。例如今年為慶祝菲力普65歲生日,伊麗莎白和弟妹們在社群媒體推出「問問國王」活動,表示將敦促父親親自答覆民眾的提問。
比利時皇室每年從聯邦預算獲得約4300萬歐元,不到國家稅收的0.1%;皇室土地等資產價值則有2億3140萬歐元。
近年幾次民調,比利時民眾對皇室支持度維持在6成左右,皇室地位顯然比組閣期兩度創下最長世界紀錄的聯邦政府穩定。
有點尷尬的是,國王與王后邀宴記者當天,正逢比利時公共交通事業全面大罷工,抗議新內閣縮減提早退休福利等政策。但皇室不過問政事,記者們在宴會結束後走出皇室大門,只能拚命刷手機搶著找到Uber司機了。(編輯:陳妍君)11405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