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輔大醫院:路怒症非醫學用詞 可尋求專業心理評估

2025/5/21 18:14(5/21 19: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輔大醫院表示,路怒症並非醫學用詞,而是情緒管理問題。(中央社檔案照片)
輔大醫院表示,路怒症並非醫學用詞,而是情緒管理問題。(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21日電)三峽重大車禍引路怒症討論,輔大醫院表示,路怒症非醫學用詞,而是情緒管理問題,駕駛時經常對其他駕駛或交通狀況感到極度憤怒就可能路怒症上身。

三峽區北大國小外發生重大車禍,78歲余姓男子涉駕車闖紅燈高速衝撞,造成3死、12傷,而這起事故也引發余男是否有所謂路怒症的討論。

輔大醫院發布新聞稿,精神科醫師林忠毅表示,路怒症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情緒管理問題。這種情緒通常與壓力、挫折感或個人情緒調節能力有關,可能因交通堵塞、其他駕駛的行為或個人生活壓力而被放大。

他表示,路怒症的表現可能包括言語辱罵、挑釁手勢,甚至是肢體衝突或危險駕駛行為。可能對個人及周圍人的生活造成顯著影響,除了影響人際關係及身心健康,長期處於高壓和憤怒狀態可能引發焦慮、抑鬱、高血壓或心血管問題,也可能因追尾、故意碰撞等失控行為,導致交通事故、法律訴訟甚至傷害他人。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林忠毅表示,若個人或親友觀察到自己在駕駛時經常對其他駕駛或交通狀況感到極度憤怒。有對其他駕駛大聲咒罵、過度鳴喇叭、挑釁或尾隨其他車輛等攻擊性行為,或是因情緒失控而做出突然加速、急剎車或故意逼車等危險駕駛行為。

他說,或駕駛後仍感到憤怒、焦躁或無法放下交通中的不愉快事件的持續情緒影響。若這些行為反覆出現,應提高警覺,可能有路怒症傾向:他建議應尋求專業心理評估,以了解是否與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相關。(編輯:張銘坤)11405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