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突破 港中大從糞便中測出大腸癌
2021/7/28 12:51(7/28 15:21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8日電)香港中文大學一項醫學研究對檢測大腸癌有新突破,相關學者透過糞便細菌基因檢測出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綜合本地媒體今天的報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經過超過10年研究,透過檢測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到大腸癌,檢測靈敏度達到94%,可以媲美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如何防治?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預防方法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紅肉、加工肉及高油脂食物
2.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3.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50歲以上民眾應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資料來源:國健署
看更多
關閉
這項研究也可以偵測腸內瘜肉復發,靈敏度超過90%。據報導,這是全球首個可檢測瘜肉復發的非入侵性測試。
據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1100名癌症患者的「宏基因數據」,識別出一組共4種的特定細菌基因,用以檢測大腸癌;他們又發現瘜肉復發患者的糞便含有較高的相關基因水平。(編輯:張淑伶)11007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