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市特教展才培育有成 5人創作澍林藝術空間展出

2025/5/28 17:56(5/28 19: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辦理「特殊教育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5名創作者畫作即日起在大安區的澍林藝術空間展出。圖為青年藝術家郭禹彤作品「垃圾」。(台北市教育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4年5月28日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辦理「特殊教育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5名創作者畫作即日起在大安區的澍林藝術空間展出。圖為青年藝術家郭禹彤作品「垃圾」。(台北市教育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4年5月2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8日電)台北市教育局委託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辦理「特殊教育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為生涯開拓可能,計有5人的畫作,即日起到31日在大安區的澍林藝術空間展出,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教育局說,這5名創作者與作品包含陳維得的作品「洞」與「無題」系列,運用旋轉、疊加與拼貼等技法,描繪其情緒與內在流動的軌跡。

翁儁暐的作品「在去淡水的捷運上」系列,呈現自己對城市節奏與自我存在的探索。

王哲西的作品「滿福蛙蛙」,反覆描繪圖鑑中的青蛙,展現出冥想般的秩序與安定感。

曾于涵的作品「溫柔的鯨魚」系列,以宛若夢境中的鯨魚與飛鳥,穿梭於現實與想像中,靜謐又顯張力。

郭禹彤的「垃圾」系列作品,運用低明度色塊,表現自己對日常生活中混亂與資源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有關「台北市特教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教育局說明,自113學年度起推動,第一階段以文山特教為培育基地,規劃藝術、音樂與工藝等領域的教學模式,經由導師推薦、觀察互動等方式,遴選有藝術潛力、創作熱情的學生展開培訓。

學生有2種。教育局說,在校生部分,除每週2堂美術創作學習,並視需求安排個別課程,以培養藝術興趣與表達能力;畢業校友部分,學校持續支持在家延續創作,視狀況評估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培訓。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就進程來說,教育局說,美術領域,有44名參與,30名完成個別與團體培訓;音樂領域有14名接受打擊樂專業訓練,已有多次受邀參與跨界演出及國際交流。

另外,教育局說,此計畫未來將擴展到北市其他特教學校執行,建立美術、音樂、工藝、體育四大領域的系統性訓練架構,透過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形成長期支持網絡,導引特教生適性發展、開拓可能。(編輯:張銘坤)11405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