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英國香港電影節放映台、港紀錄片 促多面向對話

2023/3/24 19:46(3/24 22: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第2屆英國香港電影節今年與文化部合作推出「台港鏡像」紀錄片單元,將於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等城市放映,並搭配舉辦台、港導演對談及紀錄片專題論壇。(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3月24日
第2屆英國香港電影節今年與文化部合作推出「台港鏡像」紀錄片單元,將於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等城市放映,並搭配舉辦台、港導演對談及紀錄片專題論壇。(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3月2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4日專電)英國香港電影節今年與文化部合作推出「台港鏡像」紀錄片單元,將於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等城市放映,並搭配舉辦台、港導演對談及紀錄片專題論壇。

第二屆英國香港電影節18至31日舉行,主題為「香港與香港的距離」(Home Away From Home),選映27部電影,開幕片為片長達265分鐘的「血在燒」,聚焦香港2019年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反送中」運動),閉幕片為「野草不盡」,呈現2019年以後的香港移民潮。影展在英國7個城市舉行。

文化部則與影展合作「台港鏡像」單元,在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等3個城市放映來自台灣與香港的紀錄片。導演對談與專題論壇則探討紀錄片如何回應台、港兩地的社會以及大環境變遷,有助英國本地觀眾瞭解台、港社會發展脈絡與軌跡。

「台港鏡像」單元以「鏡像放映」的形式,分3組呈現台、港總計6部紀錄片,每一組放映台、港紀錄片各一部。

影展主要策展人黃靜說,台、港兩地在文化上一向是互望的;3組鏡像放映各呈現1個子題,分別是「人間」、「私語」、「如昔」。

「人間」子題探索現實百態,放映香港導演張虹的「平安米」,呈現香港慈雲山區2002年的盂蘭節派米活動。同組放映的是台灣導演黃庭輔的「指月記」,該片以全片無對白的形式,記錄台北龍山寺的往來民眾和信眾。

「私語」呈現個人與社會的對話,選映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肯定的曾翠珊導演的作品「河上變村」,透過挖掘個人和家族史以及實地走訪,追蹤香港蠔涌村內一個家庭移居海外的故事,進而探討家庭、社群流徙等議題。

與「河上變村」同組放映的是台灣導演盧盈良的作品「神人之家」,該片曾獲2022年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講述離家20年的導演阿良回到農村家鄉,發現當年迫使他逃離的人、事、物未曾改變,以及他的缺席對家庭的影響。

「如昔」子題則追溯歷史、剖切當下,放映香港導演陳梓桓的作品「憂鬱之島」,探討不同世代抗爭人士的心路歷程。對映「憂鬱之島」的是台灣導演廖克發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獲獎影片「野番茄」,重新檢視台灣的殖民地、威權統治、民主轉型等歷史過程。

電影節另規畫由香港導演張虹與台灣導演黃庭輔在26日愛丁堡放映場次後線上對話。29日,影展舉行「交匯與分流:台港紀錄片發展」論壇,邀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電影系教授范可樂(Victor Fan)、張虹、香港非營利電影機構「采風電影」的林偉鴻攝影師、台灣前「全景映像工作室」的李中旺與蔡靜茹導演,以及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組長、電影學者陳斌全,從電影文化和產業脈絡出發,探討台、港紀錄片的發展軌跡與異同。

陳斌全說,紀錄片反映社會的多樣面向與議題,盼英國本地觀眾能透過「台港鏡像」單元對台灣社會與文化有更深入認識。

英國香港電影節於2022年3月首次舉辦,以呈現香港獨立製作電影為重點。11203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