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於梨華書寫留學生與女性成經典 離世震動文壇

2020/5/3 14:36(5/3 16: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秉弘台北3日電)被封為「留學生文學鼻祖」的作家於梨華在美國華府辭世。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於梨華書寫留學生生活、女性處境的作品,對早期台灣文壇影響至深。

於梨華在美國時間5月1日於華府逝世,享壽89歲。封德屏在電話訪問中告知中央社記者,於梨華離世的消息,對於文壇很多人都很衝擊,但是否因感染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而離世,目前依然無法確認。

於梨華1931年出生在中國上海,在1947年時,隨著父親舉家遷徙到台灣。同年,於梨華考入台灣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以新聞學專業取得碩士學位。

於梨華一生寫作不輟,創作時間將近60年。1963年,於梨華回台,由皇冠出版社替她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夢回青河」,當時這部作品再版6次,藉著這部作品,於梨華在台灣一舉成名。

於梨華在60年代正式踏入文壇,自「夢回青河」開始,至2009年,出版逾20本的作品。她以留學生的日常為題材創作,也書寫女性,她最為知名的作品為長篇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這本小說中表現出留美學生當時的迷惘及寂寞,也因此讓於梨華得到「留學生文學鼻祖」的封號。

封德屏說,於梨華的留學生文學在台灣文壇已是經典;但另一方面,於梨華對女性角色的描寫,女性在社會處境的關懷,在早期都是非常先驅的作品,「她善於描寫女性,作品除了讓台灣人看到早期華人在異域的生活,也看到女性在社會中所受到的壓抑。」

封德屏說,於梨華曾在1962年回台,那時於梨華的小女兒才剛出生,於梨華帶著女兒回到台南娘家,在隔年就交出「夢回青河」,能藉此觀察到,她與台灣土地的連結也相當深刻。

封德屏解釋,當年於梨華的作品,與台灣60年代時,現代主義文學正炙熱發展有重要相關,「她的創作夠多、夠快、夠好」,在台灣著作十分暢銷,是台灣文壇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節點。

台灣時間5月2日晚間,作家季季在臉書發文,哀悼於梨華辭世。季季在電話訪問中告訴中央社記者,於梨華的文采很早就被看見,於梨華1956年在美國留學時,曾經以英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獲得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公司在學校設立的文藝獎第一名。

於梨華逝世的消息震動台灣文壇,作家陳芳明得知消息後,在臉書以「告別於梨華」為題發文表示,得知於梨華辭世的消息後,內心極為震動。陳芳明回憶,他在大三時參加文藝營,於梨華曾到寫作班演講,那是他最接近於梨華的時刻。

陳芳明文中寫道於梨華作品之於他的影響,也書寫曾經與於梨華的連結,坦言從於梨華作品中,能夠觀察到於梨華對於美國華人文化的批判。陳芳明表示,「事實上我對現代小說的接觸,便是從她的『夢回青河』開始。她的作品,有我年少時期的寄託。她的離去,似乎也遠離她自己所帶來的紛擾。」

知名出版人傅月庵也於臉書發文哀悼於梨華,傅月庵表示於梨華的文學作品,是60年代「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文化風氣的典型代表。

傅月庵文中推崇於梨華的文學成就,他寫道:「論文筆才情,同輩人裡,她較『現代文學』同人一點也不遜色,不少作品甚至猶有過之。一本『白駒集』便足為說明,尤其那篇『柳家莊上』,堪稱代表作,朝著張愛玲『金鎖記』追去,而讓蕭麗紅『桂花巷』在後面力趕。」(編輯:管中維)10905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