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唐獎再命中諾貝爾獎 基因編輯指考也考過

2020/10/7 19:14(10/8 07: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7日電)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研究基因編輯的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道納(Jennifer A. Doudna),兩人曾於2016年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這也是唐獎第二次「命中」諾貝爾獎得主。基因編輯還曾出現在大學指考。

基因編輯被認為是基因體研究史上最偉大的突破之一,廣泛應用於各個研究領域,包括小鼠研究、植物抗菌、對抗病毒引起的疾病,如B型肝炎、子宮頸癌、愛滋病等,也包含爭議的人類胚胎研究。

2016年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發展出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3名科學家,除了夏彭提耶和道納,還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華裔美籍)。不過最新出爐的諾貝爾獎,張鋒並未在得獎名單之中。

CRISPR/Cas9是一套快速基因編輯技術平台,夏彭提耶、道納發現有2種RNA負責將Cas導向目標DNA,並可嵌合在一起,形成單鏈引導RNA去找尋目標基因。而張鋒則率先在哺乳類和人類細胞進行基因體編輯,更進一步改良同時編輯多個基因、同源性基因修復的實驗辦法。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分析,諾貝爾獎偏向基礎研究,張鋒在CRISPR/Cas9的貢獻比較偏應用面。稍早頒發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是沒頒給後續開發出C型肝炎藥物的學者。

這也顯現唐獎與諾貝爾獎的不同,陳振川說,唐獎從一開始就著重對人類生活的實際改變。至於基因編輯為何是頒在諾貝爾化學獎,而非醫學獎?陳振川推測,基因編輯的應用層面太廣了,除了人體健康外,也應用在改善農作物、生物能源開發等領域。

夏彭提耶和道納都曾於2016年到訪台灣,有趣的是,當時夏、道2人和張鋒陣營正為專利官司打的水深火熱,3人同台受獎和演講,彼此沒什麼互動,但也始終保持學者風度,更在公開受訪時不約而同地指出,專利糾紛不會阻礙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

這是唐獎第二次「命中」諾貝爾獎得主,第一次是在2018年時,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兩人正是2014年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當時陳振川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就認為CRISPR/Cas9帶動一波基因編輯革命,大幅改變現今生醫研究和疾病治療策略,很有可能摘下諾貝爾獎。

唐獎基金會今天稍晚也發出新聞稿指出,因應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道納運用CRISPR技術開發快速檢測病毒方法,相較於目前的快篩方法多採用測試病人是否已對病毒產生抗體,更有超前部署意味。

夏彭提耶運用唐獎的補助費,投入研究人體被化膿性鏈球菌感染時,先天免疫反應所扮演的角色與機制;道納則將經費用於資助蛋白質轉譯步驟作為疾病治療標的研究,透過CRISPR/Cas9編輯平台來編輯細胞的基因,探討人體內的真核起始因子eIF3在細胞內進行調控的邏輯。

除了唐獎,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與台灣還有一個有趣的因緣,就是民國107年、108年升大學的指定科目考試,CRISPR/Cas9都出現在生物科試題中,一年考的是基因編輯的觀念,一年則是出了相關的圖表閱讀題。(編輯:張芷瑄)10910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 2女學者開發基因編輯技術享殊榮 都曾獲唐獎
172.3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