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2年8月
新冠疫情讓許多產業被迫停工、供應鏈中斷,卻也加速生活和工作模式的轉型,全球正走入後疫情時代,商業活動再次開放、經濟回溫後,許多新型態就業機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全球中央2022年8月

走過「人類動物園」難堪史 比利時轉型正義難題

2022/8/15 13: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比利時2018年重新開幕的非洲博物館,是歐陸的中非研究重鎮,但它源自一段不堪的殖民剛果歷史—1897年一場被後人稱為「人類動物園」的展覽。

文/田習如 (中央社主任編輯)

絕少國家元首會爽快地為自己政權的「黑歷史」道歉,就像比利時國王菲力普(Philippe Léopold Louis Marie)在6月寫下新頁的剛果出訪記。

一面蘇古族傳統面具 象徵和解也揭開醜陋

菲力普夫婦與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6月7日起訪問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一週,這是他2013年擔任國王以來首訪這個比利時曾殖民75年的非洲國家,距離他父親,也就是前任國王艾伯特二世(AlbertII)2010年的訪問已12年。

在剛果首都金夏沙的演說中,菲力普表達了對殖民行為「最深切的遺憾」。剛果社運人士坦席亞(Tracy Tansia)告訴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遺憾而非道歉,代表(雙方關係)要復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菲力普出訪剛果的另一個「亮點」是歸還一面蘇古族(Suku)傳統面具,目前世上僅剩10幾面,是非洲重要文化資產。菲力普的這面來自現已改名非洲博物館的中非皇家博物館(The Royal Museum for Central Africa),它既代表了兩國對殖民歷史走向和解的一小步,也掀開了比利時對剛果統治極為不堪的一面。

將剛果人圈養圍觀 暗黑「人類動物園」

中非皇家博物館的源起,始於1897年一場被後人稱為「人類動物園」(human zoo)的展覽。

當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King Leopold)將剛果納為皇家屬地,除了壓榨剛果人為他生產橡膠、象牙,他還異想天開從剛果載運了267名男女和小孩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近郊的特爾夫倫(Tervuren),在那裡建了一個村落,剛果人被安排住進去「生活」,供人參觀。

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引述出書揭露利奧波德統治剛果黑暗史的美國作家霍契爾德(Adam Hochschild)說法,比利時人隔著柵欄丟糖果給剛果人吃,導致他們水土不服生病,於是展區掛起看板,說明有人會餵他們食物,就像在動物園常見的「禁止餵食」告示。

這場展覽最後造成七名剛果人死於肺炎和流感,而當年比利時400萬人口就有130萬人前往參觀,盛況所及,安特衛普(Antwerp)等比利時大城和歐洲其他國家也跟風,把非洲人當動物展示。

後來利奧波德聘請法國建築師在特爾夫倫設計興建了新古典風格、宮殿式的中非皇家博物館,長期展示他從剛果搜刮來的文物。1908年,王室將剛果殖民地賣給了比利時政府。

利奧波德統治剛果的23年,數百萬剛果人因遭嚴酷奴役、比利時軍隊施暴和饑荒、疾病而死亡,但比利時王室卻因來自剛果的財產而登上全球首富。

但在他交出剛果半世紀後,「人類動物園」竟又變本加厲出現。

這次是為了1958年在布魯塞爾的世界博覽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場全球盛事。根據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這回他們從非洲運送了183個家庭、共598位剛果人來擔任展示品。

接受NPR採訪的剛果裔歷史學者伊坦貝拉(Zana Etambala)說,世博會觀眾向「人類動物園」裡丟擲香蕉和花生、對著剛果人學猴子叫聲。原本以為飛來這裡是為了文化交流的剛果人曾發動抗議,其中有部分人提前離開回非洲。

社會難面對的殖民史 博物館正視求轉型

中非皇家博物館長期以殖民者的視角策展,裡頭的雕像包括剛果兒童攀附在穿著長袍的歐洲白人英雄腳邊,以及巨大的利奧波德英姿,呈現比利時將剛果從原始落後中「拯救」出來的敘事。

直到2001年,在非洲做大量研究的農業經濟學者葛利西爾斯(Guido Gryseels)獲聘為館長,情況才開始改變。他告訴《衛報》,上任時館內的陳設幾乎和1920年代沒什麼不同。

他也說,要比利時社會正視殖民歷史非常困難,因為「幾乎每個比利時家庭都有成員曾在剛果工作,傳教士、教師、公務員……辯論這議題很容易情緒化」。

事實上,比利時名校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euven)直到1990年代都還未開設殖民歷史的課程,中小學也不教這些,可見其難。

葛利西爾斯直到2013年才籌足經費將博物館改裝翻新,2018年底重新開幕。現名為非洲博物館的此地,也成為歐陸的中非研究重鎮,鎖定剛果、盧安達、蒲隆地三個當年比利時的殖民範圍,有80多名研究人員。

同時,返還非洲文物的行動也已展開,12萬件非洲館藏品中的8萬4,000件預計還給剛果政府,但也以非洲收藏保存環境尚未健全的理由,歸還行動將會漸進花上許多年。

剛果的鑽石交易,讓比利時打造出歐洲第二大港安特衛普,獲得「世界鑽石首都」之名,但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中,剛果卻在189國中排名175,是最窮困和貪腐的國家之一。

如果說抱歉太難,那就把力氣多放在將過去錯誤撥亂反正的實際作為。正如非洲議題專家法蘭克(Howard F. Frank)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評論菲力普國王出訪所說,要幫助剛果大幅轉向正面的道路,比利時現在做的仍遠遠太少。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在家工作「回不去了」 澳洲人重整生活版圖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