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恐龍滅絕後疑另有彗星撞擊 促成暖化

2016/10/14 12:06(10/14 14: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邁阿密13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在美國新澤西州及大西洋海床挖出的細小玻璃體,表明在5600萬年前,可能另有1顆彗星或天外物體撞擊地球,造成暖化並促成一波哺乳類動物的出現。

路透社報導,科學家今天指出,這場比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晚約1000萬年的另一次撞擊,可能引發地球出現一個特別溫暖、無冰的時期。包括後來演化出人類的靈長類在內多個重要哺乳類族群,都是在這個暖化時期首度出現。

這項刊於「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標示出新證據,顯示天外物體的撞擊,對促成地球上的生命具深遠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被稱為「微熔融石」(microtektite)的這類細微暗色玻璃球體,是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強力證據。如果5600萬年前確有1次彗星撞擊,則確與「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PETM)那段地球發生暖化的時間相吻合。

帶領這項研究的倫賽萊爾工技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地質化學家蕭爾勒(Morgan Schaller)表示,他們現在還無法確切說5600萬年前那次撞擊的確切位置、彗星有多大,但地質證據支持應為彗星撞擊。

法新社報導,這項研究雖不能證明5600萬年前的撞擊釋出異常大量的二氧化碳,但能對撞擊理論提供更多支持證據。其他的理論認為,是火山爆發及其他原因導致了「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

這項研究的另一共同作者、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LDEO)及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研究人員肯特(Dennis Kent)說:「PETM時期暖化的相當快,我們的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現象。」(譯者:中央社陳亦偉)10510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