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曾虛白新聞獎揭曉 盼媒體成堅定民主基石

2019/11/8 19:31(11/8 20: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秉弘台北8日電)曾虛白新聞獎今天舉辦頒獎典禮,評審團召集人胡元輝表示,希望這些優秀報導能壓過社會上劣質報導,在假新聞充斥的時代,透過媒體的努力堅定民主基石。

由財團法人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主辦、中央通訊社承辦的第45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2019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頒獎典禮下午在台達電子陽光大樓舉辦。

今年曾虛白新聞獎及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共頒發11個獎項。公共服務報導獎及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依媒體屬性分類各頒發4項;新聞學術著作獎1名;信義房屋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報導獎1名;大專院校學生環境與生態永續報導影音獎則頒發1名首獎、1名優選、2名佳作。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汪萬里致詞時表示,在假新聞充斥、網路謠言氾濫的媒體環境下,新聞獎所提倡的公共服務精神,更顯得彌足珍貴。汪萬里說,今年相較去年頒獎的規模更加擴大,多了5個獎項。

新聞獎基金會創辦人曾虛白曾說:「新聞記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明灼真理的心。」汪萬里指出,公共服務精神,就是要以這顆明灼真理的心,秉持公正、客觀、不偏不倚、追求真理的態度,深度報導和分析與大眾切身相關的問題。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表示,今年是基金會連續第7年與曾虛白新聞獎合作,盼以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鼓勵更多媒體投入環境議題報導。

今年曾虛白新聞獎獲得信義房屋股份有限公司、瀛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因此獎項能更擴大頒發,讓更多在新聞媒體界努力的工作者被看見。

首度與曾虛白新聞獎合作的信義房屋,策略長周莊雲致詞提到,能與歷史悠久的曾虛白新聞獎合作,真的很榮幸,也希望能透過新聞獎,讓更多地方創生、社區營造的新聞被更多人關注。

瀛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則大力支持曾虛白新聞獎的大專院校影音獎項。瀛海國際總經理段睿紘致詞時說:「謝謝曾虛白新聞獎將大專院校的影音納入獎項之中。」他坦言,因為與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的相遇,才能促成這樁美事。

評審團召集人胡元輝說:「曾虛白新聞獎所強調的公共服務的精神,就是新聞業的一個悠久的傳承。」他提到,環境永續也是現今社會中相當重要的議題,並強調「這個獎項能夠持續舉辦,對我們新聞界是意義重大」。

胡元輝解釋,曾虛白新聞獎的評選分成初審與複審,從今年206件作品透過兩組評審的交互討論。

胡元輝提到,這次入圍作品可以看到2個元素,第一是傳統新聞界關注的議題,不論環境、重大公共建設,報導都展現的清楚、多元、深入;第二是多了許多資料分析或使用新型態媒體工具的報導,他認為這是新聞界非常重要的新元素。

胡元輝期許這些優秀的報導,能壓過社會上劣質的報導,特別在這個假新聞充斥的時代,能夠透過媒體的努力堅定民主的基石。

蘋果新聞網獲得2個獎項,包括以專題「囚島移工–3國移工在台血淚實錄」拿下公共服務報導獎新媒體類,以及「GPS解密回收黑幕」奪下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媒體類獎項。

公共服務報導獎報紙及雜誌類,由天下雜誌採訪團隊製作的「輿論戰爭@台灣」專題報導獲得。團隊代表領獎者坦言,製作這則專題,從資料分析到臥底採訪網軍,得到非常大的迴響,希望能讓眾人認識到網軍對社會、民主的影響。

公共服務報導獎電視類,由TVBS新聞台的新聞專題「派遣工的正義–我不是你的免洗筷」獲得。獲獎記者林上筠指出,在台灣有一群勞工沒有勞健保、年資及任何福利,處於勞基法保護傘之外,那就是外包派遣工。

林上筠提到,這次製作專題其實也遭遇到困難,團隊追查公家醫院外包承攬狀況,發現有些政府公家單位也沒有符合勞基法的規範,因此做出這個專題,希望更多人能關注此議題。

公共服務報導獎廣播類,由中央廣播電台記者詹婉如製作的報導「在台移工#MeToo」獲評審青睞。她說,感謝評審讓台灣女性移工的聲音能夠被看見,在製作專題的過程中,深深感覺到台灣的移工,只能靠媒體去替他們發聲。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王毓莉則以作品「兩岸新聞場域分析:新聞勞動、績效管理、新聞專業表現」,獲得新聞學術著作獎。她強調,這本書是過去6、7年集結而成,特別感謝書中的兩岸新聞工作者,因為他們很多人是在有威脅的情況下,將經驗分享出來。

王毓莉最後強調,希望媒體的老闆除了盈利之外,也能給新聞工作者更多表現機會。她說:「我們都知道,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並期待媒體人能在假新聞的環境中,依然堅持努力,集眾人之力一起讓環境更好。(編輯:張雅淨)10811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第45屆曾虛白新聞獎 完整得獎名單
172.3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