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4年2月號
地球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節能減碳、永續利用、資源回愈形重要。台灣從興盛的科技業衍生出一股淘金熱,在電子廢材中尋找貴金屬,並且從寶特瓶、咖啡渣中回收成科技優質衣物,但開始的第一步就先從教育每個人從資源回收做起! 年關將至,華人過的是農曆年,你是否想過外國人又是如何迎接新的一年?過年出國旅遊又該注意哪些不同的風俗民情?本期都有精采的介紹。
《全球中央》2014年2月號

法媒因歐蘭德也八卦起來了

2014/2/17 14:3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法國媒體傳統上認為,政治人物的愛情故事是個人隱私,不是政治問題,通常不予報導。這次總統歐蘭德的緋聞,法國媒體雖較英美媒體顯得冷靜,但卻比以往更加重視。

文 蔡筱穎(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法國雜誌Closer爆料現任總統歐蘭德與女演員茱莉嘉葉(Julie Gayet)的緋聞,在法國媒體造成的震撼,不下於英美媒體,只不過,法國媒體的震撼在於,這則報導碰觸了傳統上媒體不報總統隱私的「法國例外」;英美媒體的震撼則在於,面對如此足以「動搖國本」的新聞題材,法國媒體居然能夠如此無動於衷。

50年前,法國政治記者對專業政治人物的愛情故事一點都不感興趣,甚至是不屑的態度。總統的個人隱私也從未成為主要版面的主題,除非是通過政治顧問或政治家自己精心策劃的溝通策略,否則,隱私在當時從不被認為是一個政治問題。

畢竟,大革命以後,從18世紀拿破崙和有夫之婦約瑟芬的風流韻事,到19世紀末第三共和的總統菲利福爾(Félix FAURE)在半裸的情人懷裡猝然離世,政治人物的情史從來不會影響到他的政治專業,沒有情史還可能會被譏為是一個沒有情趣的人;密特朗甚至曾說過,如果法國也像美國那樣追究性醜聞的話,「我所有的部長都會辭職」。

所以,在隱私從不被認為是一個政治問題的法國,第五共和的歷屆總統,除了戴高樂總統外,都是情史斑斑,罄竹難書。季斯卡在接受訪問時毫不諱言,當上共和國總統時,就愛上了1,700萬法國女人;密特朗的葬禮上,全體法國人見證了密特朗夫人與情人潘若(Anne Pingeot)、私生女瑪札琳(Mazarine)一起送葬的場面;席哈克曾承認自己「小心翼翼地愛著很多女人」,他的妻子貝娜黛特常常找不到丈夫,問司機的話「今晚我丈夫去哪了?」成為名言。

這些外人不宜置喙的個人隱私,記者圈內都流傳,但只是茶餘飯後的玩笑話,從來不會見諸報章雜誌,媒體不報導總統隱私就是一個傳統上的「法國例外」,民眾也將焦點放在他們的專業上而非私生活,就是認定總統也是普通人,只要不影響專業,總統的隱私也應該而且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護。

1994年《巴黎競賽》雜誌(Paris Match)刊登了密特朗與私生女走出餐館的照片,震驚法國人,不是因為總統的私生女曝光,而是雜誌怎麼走上了英美小報路線?

2004年Prisma Presse集團首次在法國發行的雙週電視指南雜誌,更是根本上改變了法國媒體的景觀,在那之前的時代,幾乎沒有任何未經授權的隱私訊息被公布,所謂醜聞的照片都是不具新聞價值的。

有半數法國人閱讀Prisma Presse出版的19種雜誌中的至少一種,專門報導王室與明星私生活的《真相》雜誌(Voici)雜誌就是其中之一。這本雜誌出現之前,像《巴黎》(Ici Paris)和《法蘭西星期日》(France Dimanche)的傳統雜誌從不刊登這類主題,即使是名人雜誌Gala或《巴黎競賽》雜誌也根據協議,往往只發照片。

1月10日早上,歐蘭德的緋聞訊息還沒有被證實,大部分的媒體從報紙到收音機、電視已經以各種方式在談論了,致力於名人隱私的新聞和傳統政治新聞之間的關係,有了最明顯的變化。《快訊》(L’Express)、《重點》(Le Point)或是《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雜誌,幾年前絕對不會引用

Closer的新聞,但是當天這個雜誌的封面成為一則頭條的新聞報導,還有社論和分析,記者採訪Closer的編輯說明動機,要求他們解讀。 第二天全國的報紙中,只有《解放報》(Liberation)一枝獨秀,是以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專訪為頭版頭條。所有報紙無一不跟進,雖然社論還是捍衛總統的私領域,但也不免批判總統,強調法國民眾以為他忙於職責,每一分鐘都在思考國家的振興,結果不然,他們現在知道總統有這麼多的時間來挑逗女演員。

《費加洛報》(Le Figaro)也承認,在私人生活領域的議題上,法國媒體的態度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例外,但在公共生活和私生活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不清時,這次確實走得更遠。

當然,媒體的經濟景況不佳,迫使編輯部追求轟動效應以為盈利目的,然而,除非是總統或總統候選人,其他政治人物的緋聞爆料,不一定會賣得好。因為法國人不見得會對此買帳。2008年當沙柯吉在記者會時說自己和卡拉布魯妮是「很鄭重在交往時」,法國人很不以為然,認為那是他的私事,幹嘛在談論國事的記者會上提這些。

這也反映在歐蘭德的記者會上,法國媒體和總統大談政策或是路線轉向問題,外國媒體則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不懂為什麼法國記者這麼無動於衷。不可忽視的是,近年來暢銷雜誌的編輯們,與政治記者有類似的背景,真相雜誌、Closer或Gala的總編輯都曾就讀於巴黎政治學院,並與政治記者們感興趣於相同的主題;這對於未來法國媒體報導政治人物隱私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持續觀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4年1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猷太新年 禱告取代玩樂
172.30.1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