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阿美族複音吟唱 登錄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

2021/4/21 15:06(4/21 19: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1日電)阿美族Macacadaay (複音吟唱)被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被譽為「人間國寶」,台東V型人與有榮焉。

文化部日前公告,將「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以及「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登錄原住民族重要傳統藝術,並認定保存者,尊稱為「人間國寶」。

馬蘭Macacadaay保存者為杵音文化藝術團,杵音今天宣布這項好消息,不僅阿美族人恭喜杵音成為台東新科「人間國寶」,台東V型人(身分證V字開頭)也與有榮焉。

文化部表示,Macacadaay有歌謠循環不斷之意,馬蘭阿美族的複音吟唱,是傳統表演藝術,也是凝聚族群意識、傳承部落文化的展演形式。Macacadaay的獨特歌唱方法,被日本民族音樂學家黑澤隆朝以「自由對位」稱呼,並以領唱(獨唱)、高音(獨唱)、歌者即興、自由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

文化部表示,傳統阿美族歌謠主要由祖先流傳下來,複音歌謠傳統性唱法出現於農耕、生活及祭典中。一般說來領唱者為年齡階層領導者或擅唱者,高音部分則是聲音高而清澈者,餘眾可唱低聲部。

傳統馬蘭複音歌謠團體可分成2種,男性長者在豐年祭時所唱的祭儀歌謠,通常節奏較長;另一類是拜訪歌、除草歌或是除喪歌、治病歌等,可男女合唱。

馬蘭阿美複音歌謠傳承仍保存在老一輩記憶,特別是「傳廣隊」或「大橋隊」以前的年齡階級,保有較豐富的複音以及即興唱法,又不脫離馬蘭自由對位歌唱的能力,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反映族群或地方藝術表現。

被列為保存者的杵音文化藝術團成立於1997,創辦人為郭子雄、高淑娟,師承馬蘭部落長者李原信、汪寶連、陽順英;新馬蘭部落長者林振葉、林振鳳;馬當部落長者郭英男、郭國治;康樂部落長者陽登山、豐福明、吳葉枝等人,以Macacadaay吟唱為出發,並融合多元形式展演,透過巡迴演、教學,推廣並保存了珍貴的原住民族表演藝術。

杵音負責人高淑娟說,2015年馬蘭阿美複音歌謠就登錄為縣文化資產,6年來中央不斷派員審查,直到今年才獲肯定。她感謝長者們願意花時間教導傳承,特別是通常長者白天務農,晚上又要忙,真的很辛苦。

她說,能夠獲得肯定,關鍵在於長者們不吝惜的傳教,因為有時不是一下子就能學好,長者們年齡普遍介於70、80多歲,身心的付出極為難得。

高淑娟表示,大家一直在等待文化部公布這項好消息,「我們真的努力了很久,終於等到了」,接下來是等待文化部等頒證典禮。(編輯:黃世雅)11004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