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零碳商機崛起 車輛中心:電動車供應鏈整合是關鍵

2021/2/7 09:53(2/7 15: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潘羿菁台北7日電)電動車在去年疫情肆虐全球,車市銷售跳水的絕境中,表現一枝獨秀,街道上隨處可見電動車呼嘯而過,新型供應鏈風生水起,就連鴻海與和碩等非傳統車廠供應商,也準備搶食電動車大餅。

電動車帶動的零碳經濟,競爭者眾卻不易勝出,產業專家、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王正健分析,「整合力是競爭關鍵」。

技術不斷進步,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汽車型態從燃油車改為電動車,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認為,未來將以電動車為核心,帶動週邊產業一同發展。

電動車產業鏈是ICT電子產業與汽車零組件業合作無間的結果,這種劃時代的組合,讓王正健也讚嘆說「兩大產業結合一起,站在風口上,商機無限」。

在環保、低排放的趨勢下,電動車的發展,讓台廠有了新轉機,因為即使是蘋果供應鏈廠商,對日益遭到壓縮的利潤也是相當不安。

王正健不諱言,產業利潤愈來愈低,為了找出新藍海市場,鴻海、和碩等正摩拳擦掌,積極卡位電動車市場。

有這批生力軍加入,楊志清預期,電動車將會結合智慧製造、AI及5G通訊應用,汽車產業也會朝車聯網、自動駕駛車、汽車共享等趨勢發展,其中,汽車的車電價值比例會超過4成,甚至達到5成。

有些零組件廠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再加上台灣IC設計實力一向堅強,電動車供應鏈一下子水到渠成,但是,儘管商機看得到,但不是每家廠商都能嘗到甜頭。

王正健說,電動車屬於開放領域,過去並非汽車零組件廠,也能嘗試切入,但是一塊塊零件組裝工作,必須由供應商處理,加上電動車將會提供有別於燃油車更多截然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說,整合力是決勝點。

舉例來說,駕駛座的儀表板會升級,一塊面板要結合音響、燈光與空調等,因此面板廠商不能只出貨面板,而是要出廠多功能儀表顯示系統。同樣道理,馬達必須整合減速齒輪、驅動器等零組件,組裝成一套動力系統出貨。

這也是為何特斯拉電動車供應鏈清單高達上百家廠商的原因。

根據車輛中心統計,過去5年車用電子產業的產值,每年成長13%,2020年約有新台幣2700億元產值,如今在ICT大廠投入下,發展將加速,推估2025年產值會達到5000億至6000億元。

市場蓬勃發展,反應在車輛中心的整車電磁相容(EMC)平台裡頭的測試工作人員,他們都加班到深夜,受理廠商送件測試汽車電子電磁相容性。

其實車輛中心很早布局智慧汽車技術,在經濟部科專計畫支持下,2003年EMC實驗室成立,隨後斥資新台幣3億多元將EMC實驗能量擴充成平台。

如今,車輛中心已提前看到下一個趨勢-自駕車。

目前車輛中心在彰濱工業區有2台自駕車營運中,搭配附近景點,每年固定路線接駁旅客,王正健透露,已規劃建置全車種及全速域自駕試驗場域,正爭取建設中。

王正健分析,電動車走到後頭勢必會加上自駕功能,一旦邁向高階自駕,將有望徹底翻轉整個汽車產業。

他舉例,「有可能車廠會轉型成運輸服務提供者,消費者跟車廠租借自駕車,每天定時定點接送上下班;或是消費者不使用車子的時段,可以對外開放短暫使用,這樣的話,搞不好在台北用車可以更有彈性、甚至不用買車,智慧交通運輸指日可待。(編輯:林淑媛)11002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