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轉移性腸癌健保給付RAS基因檢測 拚手術助延命

2021/8/15 20:15(8/15 20: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大腸癌是國人10大癌症之首,近年難治的轉移性腸癌邁入「精準醫療」,患者治療前,透過一生一次健保給付的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使用順序,可有效爭取手術與延命。

大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10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6萬名患者,相當每30分鐘有1人確診,第1期確診病友5年存活率超過90%,但第4期轉移性大腸癌存活率僅剩13%,近年因大腸癌篩檢可及早發現0期癌患者,但大腸癌患者中確診時已是轉移性腸癌者仍占20%。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今天在轉移性腸癌醫學新知記者會中表示,大腸直腸癌轉移部位以肝臟占4成為最高,若無法直接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就必須先使用精準有效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進一步使得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況,轉變成能夠進行根除性手術。

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和「抗血管新生標靶」兩種,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說,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可讓腫瘤獲得較佳控制;4成基因變異者較適合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梁逸歆也根據台灣本土健保資料庫,分析近1.3萬名轉移性腸癌患者,結果證明,台灣轉移性腸癌患者,若RAS基因無變異者,及時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者,後續手術率較接受其他治療者多1成,甚至連壽命都能有效延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也分享,高醫歷經6年研究173名RAS基因無變異轉移性腸癌病友的標靶治療差異,結果顯示一線接受化療併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組別,中位存活期長達40個月,比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多10個月。

因此,楊純豪建議,所有轉移性腸癌患者被診斷後、開始治療前,應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標靶藥物。過去自費RAS基因檢測需花費新台幣8000元,自今年6月起開放一生一次RAS基因檢測健保給付,強調此檢測除非腫瘤搜集不夠多,不然結果幾乎不會出錯。(編輯:管中維)11008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2